中国人口负增长:洞察与因应战略

中国人口负增长:走向与应对策略

每年1月的年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会公布最新的全国人口数据。按照这一惯例,国家统计局将于1月17日公布2023年全国人口数据。学界预测,继2022年我国人口总量首次出现负增长后,2023年我国人口负增长的程度会继续加深。360截图20240117164232388.jpg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23》提出,近12年来,中国先后出现了劳动年龄人口达峰和人口总量达峰两个重大转折点,当前我国的人口总量已处于峰值期,未来较长时间内将保持下降趋势。

人口总量未来将长期保持下降趋势

《中国发展报告2023》对我国人口问题做了专门论述,在名为《中国人口高质量发展战略研究》的专题章节中,报告提出,中国的人口变化总体符合世界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同时,受到中国过去几十年的高速工业化进程与计划生育政策的双重影响,具有自身特点。

数据显示,2022年末,中国总人口比上年末减少了85万人,是1961年以来首次负增长。报告称,中国人口减少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客观结果,但中国工业化速度更快,导致人口减少也出现得更早。

报告认为,计划生育政策也使中国生育水平下降更快。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总和生育率从1971年的5.5下降到世代更替水平的2.1用了20年,东亚国家平均用时30年,世界平均水平从5下降到当前的2.3用了58年。

低出生率主导中国人口增速放缓

报告称,出生率延续降低水平将主导中国人口变化的长期趋势,预计未来年度出生人口约每十年下一个百万台阶。

1990年之后,中国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的增速放缓”的阶段。数据显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口死亡率迅速下降,从1965年起长期稳定在6‰~8‰的低水平,低于发达国家水平,2022年为7.4‰。同时,出生率呈下降趋势,从20世纪60年代平均的33.6‰降至20世纪90年代平均的17.6‰,2022年进一步降至6.8‰,低出生率主导了中国人口增速放缓过程。

报告称,未来出生率可能将延续较低水平,主要原因有四个,一是结婚年龄延后,2010-2020年,中国初婚平均年龄从24.9岁升至28.7岁。二是年轻人生育意愿下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调查显示,育龄妇女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数从2017年的1.76个下降到2021年的1.64个,其中“90后”“00后”分别仅为1.54个和1.48个,呈持续下降态势。三是育龄妇女减少,未来15年内1549岁的生理育龄妇女规模年均减少286万人,实际育龄在2040岁,实际育龄妇女将年均减少191万人。四是不孕不育比例偏高。

面对人口总量和结构的重大变化,建议实施五方面战略举措

报告认为,中国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人口素质提升等趋势性特征。面对人口总量和结构的重大变化,建议实施包括延续人口数量红利、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五方面战略举措,以全面推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