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回到老家,眼前仍然挥之不去的是老家孩子们沉迷短视频的画面。这一现象在各地都普遍存在,短视频仿佛成为了一种病毒,牢牢控制着孩子们。
手机成为一种上瘾的工具,特别是对短视频的沉迷,已经成为当今一个普遍的现象,无论城市还是农村,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孩子。然而,将农村孩子视为受害最深的群体,则是毫无疑问的事实。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我的思考得出,技术原因只是现象的表象,而文化原因才是问题的根本。
孩子们总是容易被炫目、新奇、变幻莫测的事物所吸引,这是他们天性的一部分。回想我们80后小时候,为了看电视也是经常与家长斗智斗勇,死皮赖脸。即便是在电视节目质量相对较低的情况下,我们依然能够欣赏到一个完整的故事。然而,从电视到手机,屏幕里似乎长出了一只看不见的手,那就是算法。这只手熟练地操纵着孩子们的注意力,而短视频的节目时长成为了关键因素。短视频或许能带来感官的刺激,但时长有限,只能触及感官的最浅层。因此,如果我们不能控制孩子沉迷手机,可以尝试引导他们观看一些更长的视频。如果短视频成为孩子主要的精神食粮,那么孩子就有可能退化成为只会躺在床上刷手机的动物。
短视频及其背后的算法推荐技术,绝对是人类前进道路上需要认真应对和适应的挑战。为什么我要说技术原因只是表象呢?
因为我发现,费尽心思把手机从孩子手上夺走之后,孩子们会陷入无所事事的状态,现实世界似乎变得枯燥无味。城市里有书店、剧院、公园、商场等可以打发时间的地方,而农村几乎只剩下短视频。孩子放下手机后,他们可能看到的是大人们对着手机嘎嘎乐的场景,他们只能得出一个结论:等我长大了就可以毫无顾忌地刷手机了。
文化的败坏是农村社会真正致命的问题。我们80后小时候的农村社会虽然穷困,但并没有这么失落。那个时候,虽然穷,但我们仍然过得丰富多彩。农村仍是一个自足的生活世界,充满礼仪和美感,自然界的美好也无处不在。我记得妈妈在夜里纺线的场景,记得在胡同里乘凉时长辈们讲的故事,记得和小伙伴一起摸鱼、玩火、下象棋、练书法。我记得木工做活时洒落一地的刨花,记得众人一起盖房子时的热闹与欢乐,记得麦收时打谷场里牛是怎样拉着石磙一圈圈转,记得村后磨坊里长长的鼓胀的布口袋。
文化不是简单的知识和文字,而是一种耳濡目染的影响。如今虽然公路修通了,电商也进入农村,网络也普及了,学校也不再那么难进,但我觉得现在的农村孩子才是真正生活在文化沙漠中的一代。人和世界之间,只剩下金钱和网络。人是动物,但是人也是渴望理解和体验的动物。短视频里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和体验,但孩子们能接触到的可能是最有趣的事情。短视频有一个致命的优点,那就是它是免费的。有人总结过,现今凡是有趣的物理空间和现实体验,都是昂贵的。
人们可以看到短视频的吸引力,但很少有人能看到现实世界文化的败坏。实际上,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生活方式的消失,意味着人们正在过着没有生活方式的生活。
刷短视频实际上就是一种逃避现实的行为。而那些无法在现实生活中找到乐趣的人,他们最渴望逃避现实。一个地方的人活得越没有滋味,就越渴望沉浸在短视频的海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