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篇关于外卖黑色一次性餐勺“最脏”的文章登上了热榜,引发了广泛关注。一些自称“懂行”的人士声称:“黑色一次性餐勺是由回收废塑料生产的,成分不明”,同时也有网友在开启外卖餐具包时嗅到刺鼻的塑料气味。小小的塑料餐具,背后是否真的隐藏着令人不安的安全隐患呢?
针对这一问题,一些媒体进行了一项检测实验。工作人员采购了6种外卖餐具,并委托了3家实验室进行了检测。他们收集了1100多把塑料勺子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测,包括高锰酸钾消耗量、重金属、微生物、脱色试验等。而实验结果却显示,“黑色外卖勺不能用”的说法并不成立。实验结果指出,网友们所反映的“刺鼻塑料味”主要来源于外卖餐具中的一次性筷子,这是因为在筷子生产过程中残留的亚硫酸盐所致。但这种化学残留在国家标准范围内,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而在实验样本中,黑色塑料勺的重金属含量、微生物含量等指标均在国家标准规定的限量范围内。
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丁雪佳在接受“环球时报健康客户端”采访时表示:“外卖的黑色塑料勺子大多是由聚丙烯(PP)或者聚苯乙烯(PS)添加黑色染料注塑而成。国家规定一次性餐具首先要符合国家标准,且必须是食品级塑料。因此,塑料制品的颜色与安全性并无必然联系。只要通过国家食品卫生安全检验合格,无论是黑色、白色或透明塑料勺,正常使用都没有问题。”
关于是否会使用回收塑料制品来制造一次性餐具,丁雪佳认为这并不现实。他指出,塑料种类繁多,不同塑料的加工温度、相容性都存在很大差异,甚至相同塑料的不同牌号也有很大不同。因此,使用回收塑料制造质地均匀的一次性餐具非常困难。尤其是回收的塑料制品颜色多样,若要制作一次性勺子,则需要大量的人工分拣和辨认,这可能会使成本大大超出生产新塑料制品的成本。
当然,我们也不能排除市场上存在一些非正规的塑料制品加工企业,他们可能会选择使用低劣的废塑料作为生产原料。丁雪佳建议消费者从外观和标识两方面来判断食品用塑料制品的安全性:通过观察外观,合格的餐具表面光泽均匀、无杂质,整体造型和谐,无刺激性气味,质地光滑、坚硬。另外,看标识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塑料餐具底部通常会有标识,如三角形中标有数字5或6。数字5代表聚丙烯,适合微波炉使用,能承受高达100摄氏度的水温;数字6代表聚苯乙烯,不耐高温,装开水易变形。此外,合格的塑料制品包装上会标有QS标志、生产许可证号、生产厂家、生产地址等,这些信息也能帮助消费者了解产品质量。
综上所述,外卖餐具的安全性并非完全无法保障。消费者在使用时可以通过以上提到的方法来判断其安全性,同时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加强对一次性餐具市场的监管,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