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局长!”被父母逼着考公5年,女孩患上精神分裂

4月5日,四川,一女子大学毕业后没有找工作,被父母强制考公5年没有上岸,接连受到失败的打击。其母亲称,女儿从去年开始就有一些异常行为,最近和家人对话也经常答非所问,扬言自己是局长。医生检查后确诊为精神分裂症。(据4月7日凤凰周刊)搜狗截图20230407180059.jpg

这无疑是一起令人唏嘘的人间悲剧。一个青春正好的大学毕业生,不管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人生本都有无限的可能,但心理健康一旦被摧毁了,哪怕是想恢复最简单、最平常的生活和工作,都会面临种种艰难。这个姑娘走到这一步,如果仅仅是因为屡试不中,难以承受父母对其“考公”的期待,实在是可怜、可悲、可叹!幸福的人生本不应只有一条路径,非要偏执地挤进人生的窄门,才是不幸的开始。

很多网友同情女孩命运的同时,都在批评这家父母控制欲太强了,毁了孩子的一生。的确,在很多家庭中,考研考公考名校,并不是子女本身的理想和志愿,而是家长的执念和偏见。

一些家长,总是担心孩子自己做不了正确的选择,下意识地要求孩子去按照自己的要求,追求所谓“体面”的人生;还有一些家长,将自己无法实现的人生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去做好自己做不到的事,无形中让子女承担了巨大的压力;还有一些家长,纯粹是为了满足自身的控制欲,将孩子视为“附属品”,无视他们自身的情感和尊严,给未成年子女甚至成年子女的身心,带来极大的伤害,而当这种伤害累积到了一定的程度,对个人,对家庭的打击将是毁灭性的。

只有有编制的工作才是正经工作,不“考公”的人生就是失败的人生,部分人有这样的极端化思维,也与当下的社会心态有关。近几年,对于各种职业的价值评估中,“稳定”逐渐成为首要因素,很多人都将进入“体制内”视为人生最大的胜利之一,甚至将此视为人生的唯一出路,虽然被逼到生病的比较少见,但是连续数年屡败屡战,蹉跎年华的例子,的确不少。

对于“考公”的热衷,的确有其现实根源,也不能简单地说,所有希望子女“考公”的父母都是错的。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应该有一定的分寸和限度,要建立在尊重孩子自我意愿的基础上,一旦迷于功利,陷入偏执,对个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因为,“考公”真的不像很多家长想得那么简单,竞争同样是非常激烈的。而且,也不是每个年轻人的个性和天赋,都适合当公务员,对于那些有着自己理想和追求的年轻人来说,年纪轻轻就因为父母的执念被困于体制,其实是一种折磨。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没有一个灵魂,愿意被别人的意志束缚,每个生命,生来都要成为他自己。”而心理疾病的产生,往往就是因为意志被束缚,痛苦被压抑。孩子的人生终究应该是属于他自己的,哪怕跌倒,哪怕受伤,也需要自己去探索和成长。有一种疼爱,叫做手放开,做人父母要有正确的心态,不能将畸形的爱变成孩子心灵的枷锁。比起关心那些他人眼中的“美好前程”,更应该关注孩子当下的健康和快乐。

而整个社会也应对过度的“考公热”有进一步的冷思考,对公务员岗位形成正确认知,避免对大学生及其家长的择业心态形成误导。须知,考公本身就不应该是为了求稳、当官,要做这份职业,就要有“为人民服务”的公心。如果不考虑自身专业、兴趣和特长,盲目跟风考公,就很可能发生“范进中举”这样的悲剧,也不利于公务员队伍的建设和优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