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洲电子怎么样(同洲电子老员工:转型路有点鸡飞蛋打)

同洲电子怎么样(同洲电子老员工:转型路有点鸡飞蛋打)

357位投资顾问已告知同洲电子(002052)后市如何操作

在轰轰烈烈的几年转型期中,同洲尝试做手机、做盒子、做电视……甚至打算把名字改成“同洲互联”,结果却让人唏嘘。回忆坎坷的转型过程,曾经在同洲电子(002052,买入)供职超10年的一位中层员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采访时表示:“这个过程太复杂了”。

“转型用力过猛”

“全公司上下是下了大决心要转型,都抱着一腔热血。归根到底是高层战略决策上的失误,步子迈得太大,很多环节和资源没有衔接上。”作为“老员工”,她认为当初同洲转型方向是对的,但执行时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新项目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技术、人才支持。早在2012年,广电行业观察人士、融合网总编吴纯勇就判断同洲电子进入手机领域不会顺遂,并分析认为时机、资金、渠道、产业链、人才等各方面都不是同洲的强项,而结果也印证了此判断。

同洲电子曾多次进行融资,但该中层员工无奈表示:“包装概念太多了,一两年不兑现,资本市场就会失去信心”。为了给公司“输送血液”,袁明多次质押股份。资料显示,截至2016年1月,袁明已用于质押融资的股份约为1.22亿股,占其所持有公司股份的比例为96.53%。

一方面是响应市场的速度太慢,导致许多想法无法“落地”。比如同洲电子曾视为核心技术的“摸摸看”,在当时来看颇具前瞻性,但由于迟迟未能实现规模化和市场化运作,很快就被新技术淘汰。

另一方面是丢掉了原有的业务优势,丧失了行业巨头的地位。2014年,同洲电子机顶盒销售额为596.4万台,同比下降26.09%;主营业务收入为15.68亿元,同比减少16.65%。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创维数字(000810,买入)2014年主营业务收入为34.88亿元,在广电网络(600831,买入)的市场占有率连续7年居行业第一。

“其实机顶盒市场还是有很多机会的。可惜同洲转型用力过猛,钱都砸在新业务上,没守住原来的市场。”这位员工在谈及老东家时话语间流露出遗憾。

高层人才屡屡流失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曾尝试联系采访袁明,但一位与袁明私交甚深的企业创始人李辉(化名)透露:“他最近处于非常低落的状态,你们要找他恐怕比较难……我拨通了他两个电话,几次均无人接通。”谈及同洲的转型失败,李辉表示:“袁总为人很不错,但不知道什么原因留不住人才。前两年跟不少同洲的高管接触过,总体感觉内部高层里面流动性也很大,这可能导致了许多计划的持续性不强。”上述同洲中层员工认同这一说法,坦言人才流失也是同洲衰落的一个重要原因。

为了业务转型,袁明曾大力招揽人才。2013年2月,中兴通讯(000063,买入)(港股00763)原中国区副总经理沈力自曝“被下岗”后不久,便收到袁明邀请加盟同洲电子,负责拓展手机业务。但就在11月,沈力突然宣布辞去公司副总经理职务。

沈力并非个例,同洲电子的离职高管队伍中,甚至包括袁明自己。2016年6月,袁明辞去了公司董事长及其他所有职务。有分析认为,同洲电子近年来业务转型不顺,跟袁明的“出走”有一定关系。袁明个人的减持动作也暗示其退出意向。深交所交易系统显示,2013年袁明个人持股21886万股,占比32%,经过几番减持,2015年底持股下降到18%。

继袁明宣布辞职后,总经理兼财务总监颜小北于9月8日宣布辞职。同年7月,潘玲曼辞去董事会独立董事等多个职务。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同洲电子自2006年上市至2015年有超过20位高管离职,其中多数为创业元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