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叶剑英元帅卸任中国国防部长一职,由徐向前元帅继任国防部长。而在徐向前元帅之前,刘伯承与聂荣臻两位元帅也都健在,为什么中央会选择让徐向前担任国防部长呢?
徐向前与刘、聂两位元帅相较,有哪些略胜之处?徐帅任职国防部长,都立下哪些功劳?
新中国有四任国防部长都是开国元帅,这四位分别是彭总、林帅、叶剑英、徐向前。在徐向前之后的国防部长大都为开国上将或是中将。
直至今日,中国历任的国防部长都是现役的军官,脾气都十分刚硬。第一任国防部长是1954年上任的彭德怀大元帅。彭德怀是出了名的严厉,谁要是在工作上出现问题,彭德怀都会毫不留情地训斥他,不论对方官职高低。
尽管如此,下级干部都非常喜欢与彭总共事。彭德怀的直爽与硬气是对公事而言,私底下对干部群众都很是关心。和这样一位有血有肉的铁血将领待在一起,大家都觉得干劲十足。
作为国防部第一位部长,彭德怀身上的胆子很重。中国军队迈向现代化有很长的道路要走。彼时的新中国一穷二白,缺乏资源与建设经验,什么事情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有彭德怀在前面开路,很多工作都有了开展的方向。他做事雷厉风行,敢惩敢罚,对战士们都相当了解、知根知底。不管是用人还是管理人才,都很得心应手。这是武将当官的一大好处。由彭德怀开头,此后的中国国防部长一直是从军队中挑选的。
当时的中国大陆还有很多潜伏的国民党特务,他们对中国的治安造成严重影响。国防部的其中一项职责就是扫清国民党残余势力,稳定国家治安。
恰巧抗美援朝战争刚刚结束,国家迎来发展的契机。因此,国防部长一职肩挑的担子是非常重的。彭德怀完全有资历担当中国国防部长一职。
1978年,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国防部的建设已经扎稳脚步。不过,由于中国刚刚经历一场风波,中央急需稳住军心。因此,国防部长一职须得慎之又慎。
这一年,叶剑英元帅结束三年的部长生涯,退居幕后,由徐向前元帅接替他的位置。在徐向前元帅之前,还有两位元帅也在候选名单上,分别是刘伯承与聂荣臻。
刘伯承元帅堪称战场上的军神,是著名的刘邓大军司令员,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都立下汗马功劳。由刘伯承担任国防部长一职,自然是无可非议的。
况且,自1954年后,刘伯承一直担任中央军委的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还在高等军事学院担任过院长及兼任政治委员的职务,让他来担任国防部长实在是再合适不过了。
那么,为什么最终没有确定让刘伯承坐上国防部长的位置上呢?实在是因为刘伯承元帅已经86岁高龄,行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刘伯承在革命时期失去了一只眼睛,年纪大了之后,另一只眼睛也有看不清楚的情况发生。
他的身体情况不允许他再担当重任,所以便没有当上国防部长。不过,刘伯承元帅晚年一直为中央军委出谋划策,提出许多重要的战略性建议,为国防事业的建设添砖加瓦。
除了刘伯承元帅以外,聂荣臻也在候选部长之列。彼时聂荣臻79岁的年纪,要比刘伯承小上好几岁,而且也曾在中央军委待过。那么为什么聂帅也没能担任国防部长呢?
作为十大元帅之一的聂荣臻,是人民解放军中一位出色的领导者。他长期在党内及军队担任重要职务。他的一生战功显赫,也是最后一位去世的开国元帅。
他是一名根正苗红的红军战士,不仅驰骋沙场,还曾去过法国勤工俭学。聂荣臻可谓是一名文武双全的名将。他在苏联莫斯科大学、国内黄埔军校都曾系统学习过军事理论。
而且,这位大元帅遇事不怯场。1960年,苏联撤去在中国的所有顾问专家。中国的核武器研究计划前方困难重重。聂荣臻坚持着毛主席的“自力更生”方针,与众多科研工作者共同攻克困难,是国防事业的重要支持者。
聂荣臻的功劳不可估量。之所以没有将聂荣臻元帅选为第四任国防部长,一是考虑到他的年纪已经很大,二是因为聂荣臻擅长做党政工作。
20世纪20年代,聂荣臻从苏联学成归国,成为我一名职业的革命家。他被派到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的秘书,负责政治部宣传工作,兼职教授政治相关的工作。
红军革命时期,聂荣臻曾担任红军先遣队政治委员,策划飞夺泸定桥等战斗。抗战爆发后,聂荣臻兼任八路军115师的政治委员,推动抗日战争的总进程。
解放战争打响时,聂荣臻出席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在会议上分析敌我态势,提出有效应对措施。建国之后,聂荣臻还担任过军委副总参谋长。
纵观聂荣臻的一生,他的才能在党政上更能发挥出成绩。中央综合考虑,认为徐向前元帅更适合担任国防部长一职。
徐向前是一位军事才能非常突出的将领,一生打过近80场以少胜多的战斗。虽然徐向前元帅没能在解放战争中绽放太多的指挥才能,但是他此前指挥过的战役都是非常经典的。
1931年,蒋介石向红军根据地发动第三次围剿战。徐向前指挥红四方面军迎击国民党部队。他对敌军实施包围战略,并且巧妙运用战术,以运动战的方式打击敌人薄弱的力量。
蒋介石的部队在包围中耗光了军粮,不得已从合肥方向派来增援。徐向前果断下令,让红军另一股力量从正面进行阻击,辅以两个团在敌人左右开弓,予以敌人沉重打击。
这场战役就是有名的苏家埠战役。这场战役历时48天,红军最终大获全胜,歼灭敌军3万余人,缴获大量武器弹药。这一场战争,红军以少胜多,以最小的代价创造出巨大的成果。
1934年2月,徐向前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同年8月,他奉命带领军队来到马渡关地区作战,打算用红军主力部队攻击东面的敌军。
经过讨论,张国焘决定让徐向前率军从西面攻打范绍曾的部队。这和徐向前的判断产生了分歧。徐向前认为西面的地形不利于我军作战,如果贸然开战,会使我军多出很多无谓的牺牲。
徐向前给张国焘详细分析局势,激烈争论了五六个小时,但是张国焘始终坚持自己的作战计划,让徐向前按照他的指挥办事。
张国焘撂下一句话:按我的意见来,不听就算了。最终,徐向前不得已只能按照张国焘的计划来,果然如他猜测的一般,我军部队向东前进,根本住不住范绍曾的队伍,追击无果。
1934年8月,红军东线部队开始追击刘湘的第三、四路军队。这次徐向前通过自己的判断,认为红军东线部队应该联合西线部队,共同把敌人的两路军队给包围起来歼灭掉。
这次徐向前果断拿定主意,立下军令状:出了什么差错由他来担责任。徐向前的猜想是正确的,这一战役,我军歼敌1.4万多人。
红军会师后,张国焘意欲分裂红军队伍。而与张国焘作为搭档的徐向前,正处于尴尬的位置上。恰巧因为一些原因,导致西征失败,这对徐向前产生很大的影响。
徐向前亲自到毛主席面前请罪,撤职、掉脑袋他都没有怨言。毛主席知道西征的失败原因不全在于徐向前,只是说了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不过在这之后,徐向前一直处于修养阶段。抗日战争后半段以及解放战争前半段,徐向前都没能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徐向前的战友们都在前方作战,这让徐向前内心很焦急。
1947年,徐向前等到了机会。他被毛主席派去担任晋冀鲁豫军区的副司令员。徐向前此前隐忍了太久,这次终于拿到了掌权的机会。
他动员山西游击队于民兵队伍与他一同抗击阎锡山的队伍。徐向前用土工作业的方式,指挥部队一路向北,先后顺利拿下临汾、晋中。阎锡山碰到这样的劲敌,连棺材都已给自己准备好。不过这次战役的重点不在于阎锡山,徐向前也没有继续作战。
这次的战斗让徐向前一雪前耻,结结实实打了场痛快的仗。不过,令人惋惜的是,这场战争也基本上算是徐向前最后的战役。
此后,徐向前肋膜炎复发,头痛也很严重,晚上经常疼到睡不着觉,时常拿枪把往自己脑袋上砸,砸到发麻才停手。徐向前带病之身很难到战场上作战,因此错过了指挥打仗的机会。
徐向前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做事很低调、不张扬,平时说话也很少。他把时间与精力都放在分析战术上,这一点和林帅有些相似。
无论前方战况多么严峻,哪怕是敌人的枪声就在耳边,徐向前都是一副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模样。他总能够保持镇定,而且不惧怕恶战、硬仗,好像天生就是打仗的料。
战友们都评价徐向前在战争打响前和战争打响后是两个状态。战争之前,徐向前冷静少语。战争一旦打响,徐向前浑身都充满了力量,指挥战术、调兵遣将一气呵成。
他非常擅于对战术作出灵活调整,也因此,徐向前经常能出其不意赢得战争的胜利。他还发明“土行孙战术”,利用挖地道的方式攻击敌人。
徐向前有自己的作战想法,一心一意放在为国作战上。他虽然是张国焘手下的将领,但是遇到错误的指令,徐向前也会坚持自己内心的声音。
徐向前的军事胆略和行事风格都很受毛主席的欣赏。1955年,徐向前被授予开国元帅。这是对他前半生军事生涯的肯定。1978年,徐向前众望所归,成功当选第四任国防部长。
同时,他还兼任国务院副总理。徐向前在担任国防部长期间,参与指挥对越自卫反击战,保护中国领土不受侵犯。徐向前将自己毕生的经历奉献给了党和国家,哪怕病重期间,他仍然关心国家军队的建设。徐向前元帅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