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晷怎么放置(中国古代的计时仪器-圭表和日晷)

人类自从数千年前进入文明时期开始,就对天上的日月星辰开始了观察,从而诞生了早期天文学,所以说天文学是人类科学中出现最早的学科之一。

在对日月星辰的观察中,最为瞩目的当然是太阳了,太阳给大地带来了光明和温度,人们很早就知道了太阳的重要性。因此,无论在哪个人类早期文明中,太阳的地位都是最为崇高的。

对太阳的观测,成为了各个文明最重要的天文观测之一,由于太阳有规律的运动,成为人们最早用来计时的自然标准。

我国古代常用的计时仪器就是圭表和日晷了,这两者都以太阳为观测对象,其中圭表最为简单,其出现年代很早,根据现代考古发现,在大约4000年前的陶寺遗址时期,就已经使用了这样的方法了。

日晷怎么放置(中国古代的计时仪器-圭表和日晷)

陶寺遗址中的古观象台

通常来说,圭表是由表发展而来,而日晷又是由圭表发展而来的。

表的最初形态就是一根树立在平地上的杆子或者石柱,古书中所谓的竿、髀、碑、槷(音聂)、臬等字都有类似的含义。在远古时代,人们发现物体在阳光的照射下会投下影子,而影子的方向和长短会随着太阳位置的变化而有规律的变化着。随着人们对这种规律的熟悉,逐渐想到用竹竿或者石柱作为专用物品来观察影子的变化。这样,就产生了最古老的天文仪器,表。

表的结构虽然简单,但却很有用。古人根据表投下的影子的长短和方向,可以确定方向、节气、时刻、地域等,后来慢慢由表发展处多种的仪器和观测方法,其中包括根据正午时表影的长度变化定节气和年长的圭表,利用一日之内表影的方向变化定时刻的日晷等等。

圭表作为计时仪器,是由表和一个正南北方向平放的尺组成的,平放的尺叫做"圭",与表相互垂直,组成圭表。最初的圭表是分开的,人们立杆为表,然后用一种叫做"土圭"的量度工具来测量影子长度。后来发现,在中原地区,正午时分表影总是投射在表的正北方,所以人们就用与表同样的材料制作了一个平板,一头放在表下面,向北延伸,并在平板上刻凿尺寸这样,正午时表影投射到平板上,就可以直接读出表影的长度值了。因为这个平板起到了土圭的作用,所以人们就把这个平板叫做土圭或者圭。

日晷怎么放置(中国古代的计时仪器-圭表和日晷)

圭表的结构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发现夏至那天正午表影最短,冬至时最长,古人将这一天称为"至日",在甲骨文中已经有了记载。我国古代就是根据正午时分表影的长短来定至日和节气,从而测定年长。大约在春秋中期,利用圭表测量日影,就成为历法工作中的重要手段了。利用这种方法测量出的回归年长度为364又1/4日,公元前五世纪出现的四分历,就是以这个数值作为基本数据的。

古代使用的圭表,一般高为八尺,这个标准大约形成于周代,而周代的一尺为23.1厘米,八尺也就是184.8厘米。在历史上还有过九尺和十尺的高表,但在元代郭守敬之前的圭表,大部分都是八尺高。

而郭守敬时期,对圭表的高度做了革新,他将表身高度增加到4丈,这样减少了相对误差,提高了观测精度。而到了明代万历年间,天文学家邢云路在兰州建造了6丈木质高表,堪称空前绝后。在其《戊申立春考证》一书中,提出一回归年的长度为365.242190日,与现代数值365.2422高度吻合。

尽管我国历代制造了众多的圭表,但保存到现代的却是很稀少,比较有名的是1965年在江苏石碑村1号东汉墓出土的一件袖珍铜圭表。圭长34.5厘米 ,合汉制1.5尺,边缘上刻有尺寸单位 ;表高19.2厘米,合汉制8寸。圭、表间用枢轴连接,使用时将表竖立与圭垂直;平时可将表折入圭体中留出的空档内,便于携带。

日晷怎么放置(中国古代的计时仪器-圭表和日晷)

汉代袖珍圭表

1977年,考古学家在安徽阜阳西汉汝阴侯夏侯灶墓中发现了一件漆器,经过多年研究确认,这是一件西汉时期的圭表,因夏侯灶下葬年代为汉文帝十五年,也就是公元前165年,因此这件圭表是确定年代的最早的圭表。

日晷怎么放置(中国古代的计时仪器-圭表和日晷)

已发现最早的西汉圭表

另外,河南登封的观星台,就是郭守敬建造的4丈圭表的模式,而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和北京古观象台都保存着明清时期的铜制圭表。

日晷怎么放置(中国古代的计时仪器-圭表和日晷)

登封观星台

说完圭表,我们再说下我们比较熟悉的另外一种古代计时仪器,日晷。

日晷起源于圭表,是由圭表演变而来的,日晷主要是用来定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我们从前文对圭表的介绍中可知,一年之中,正午时表影每天长短是不同的,这是由于地球围绕太阳公转造成的变化。因此用圭表测量正午时分的表影长度可以定节气,定年长。而一天之内,表影的方位和长度也是在变化的,这是由地球的自转造成的,而日晷就是利用表影的方位变化来测定每天时刻的。

日晷的主要部件是一根表(在这里称为晷针)和刻有时刻线的晷面组成,日晷按照晷面放置的位置不同,可以分为地平日晷、赤道日晷、立晷、斜晷等。最常见的是赤道日晷和地平日晷,在故宫物馆和北京天文馆就可以看到。

日晷怎么放置(中国古代的计时仪器-圭表和日晷)

日晷的基本原理

我国传统的日晷是赤道日晷,这种日晷是将一根指针装在一个石制圆盘的中心,指针垂直于晷面,晷面装在一个石台上,南高北低,使其平行于赤道面。这样,指针上端正指着北天极,下端正指着南天极。换句话说,日晷的指针和地球自转轴的方向是平行的,在晷面两面均布各刻有十二时辰。太阳正午时,晷针的影子正好落在正北方向上,也就是午时,每年春分以后看盘上面的影子,秋分以后看盘下面的影子。

日晷怎么放置(中国古代的计时仪器-圭表和日晷)

赤道式日晷正面

日晷怎么放置(中国古代的计时仪器-圭表和日晷)

赤道式日晷背面

而地平日晷与赤道日晷的区别在于晷面是水平放置的,而晷针则不垂直于晷面,而是呈倾斜状指向北天极,晷针与晷面之间的夹角,真好是北极星的地平高度角,也可以说是当地的地理纬度。另外,需要说明的是,晷面上的刻度也不是均分的。

日晷怎么放置(中国古代的计时仪器-圭表和日晷)

地平式日晷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日晷是清光绪23年在内蒙古托克托城和1932年在洛阳金村出土的玉盘日晷,前者现保存在中国历史物馆后者收藏在加拿大安大略皇家物馆。

玉盘日晷是一尺见方的石板,中央有一个圆孔,圆孔外有一半径近4寸的大圆。圆周上刻有69个浅孔,孔间距离相等,共占了圆周2/3多。每个浅孔有一条直线到中心孔,浅孔边上有数码,从一到六十九,顺时针方向排列,以小篆体书写。根据出土及文字判断为秦汉时期之物。

日晷怎么放置(中国古代的计时仪器-圭表和日晷)

秦汉时期玉盘日晷

日晷怎么放置(中国古代的计时仪器-圭表和日晷)

玉盘日晷细节

我国最早关于日晷的文字记录,是《随书 天文志》中记载,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鄜州(今陕西延安附近)司马袁充发明的短影平仪,这是一种地平日晷,晷面圆周均分为十二辰。据记载,司马袁充利用这个日晷和漏壶相比较,求出冬至、夏至、春分、秋分时太阳移动一辰的漏刻数,发现太阳在晷面上每移动一辰而得到的漏刻数相差悬殊。

因此,他根据这个发现上奏朝廷,建议用不均匀的时辰刻度来代替原来均匀的漏刻,但未被采纳。其实,这一发现充分证明了地平日晷的刻度划分应该是不均匀的,只是古代这方面发展缓慢,没有得到重视。

而关于赤道日晷的可靠文字记录,最早见于南宋曾敏行所著的《独醒杂志》卷二,记载了他的族人曾瞻民所制作的赤道日晷。

日晷怎么放置(中国古代的计时仪器-圭表和日晷)

独醒杂志

而我们出土的秦汉时期的玉盘日晷,也是一种赤道日晷,但是古代对日晷的记载很少,所以最早的文字记录只有南宋。而清代天文学家梅文鼎也曾提到过他的家乡有一具唐代的赤道日晷,但是我们尚未在唐代的文献中找到记录。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太多的东西失落了,但是尽管如此,我们还是可以看到古人的智慧,看到华夏民族辉煌的古代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