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梅州是“足球之乡”,一直以来,足球运动红红火火,是广东省唯一拥有“二甲一超”(梅州客家、梅县铁汉生态两支中甲球队,梅州辉骏女子中超球队)职业球队的地级市。
今年以来,先后有梅州女足获得省运会女子乙组冠军,梅州辉骏女足获得2018赛季女甲冠军,五华足球小将在广东省“省长杯”青少年足球联赛荣获男子U10、U11、女子U13组三个冠军。近日,梅州还被批准为全国校园足球试验区,广东省仅有广州、梅州两市进入名单。
回顾梅州足球,光荣与梦想同在。展望未来,球乡展雄风。梅州将擦亮足球之乡城市品牌,再制定足球振兴十年计划,兴建足球特色小镇,发展足球事业和产业,谋划建设“足球特区”。为给梅州打造“足球特区”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南方日报·梅州观察》即日起推出“擦亮‘足球之乡’ 打造‘足球特区’”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12月的梅州,寒意渐浓,但市体育中心的足球场很“热”。穿着马甲的足球小队员丝毫没有畏惧寒冷,铆足了劲,展示自己的球技。不少市民被他们的快乐劲儿感染,驻足观看。少年们在绿茵场上奔跑的风景,为冬日增添了一抹亮色。
少年强则国强,青训是中国足球发展和振兴的战略基石。近年来,梅州通过完善顶层设计,抓紧抓实青少年足球工作。特别在充分做好市体校排头兵建设、加强县级体校建设、加强与校园足球合作三个方面下功夫,打牢梅州振兴足球基础。
“梅州拥有悠久的足球历史,历来足球人才辈出,足球氛围非常浓厚。”中国足协男足全国青训总监李树斌在肯定梅州青训工作的同时,也建言表示,青训并非一朝一夕就看到成效,梅州要充分发挥传统优势,稳扎稳打搞好青训,建设好各级梯队,打通足球人才成长通道。
搭建平台
以市县体校为抓手 完善青训人才培养体系
“每个周末上午9时,我们都准时带小孩来体校球场踢球。”说话间,范秋萍的儿子助攻队友完成一记得分,她和其他几位家长激动得高举双手欢呼起来。这样的画面,在梅州市体校常常可以看见。
近年来,乘着国家振兴足球的东风,梅州市体育局充分做好市体校排头兵建设,重新构建和完善了市县级体校,组建了与市体校相衔接的各级后备梯队,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青训。
“市县体校是梅州足球人才培养提高的主要阵地,而校园是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育和普及阵地。”梅州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如今梅州的校园足球遍地开花。据统计,目前全市构建了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83所,省校园足球推广学校138所,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86所,市级以上的足球传统项目学校24所的青训普及培养平台。
此外,梅州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每年开展校园足球四级联赛,从“校长杯”班际联赛到县、市和“省长杯”实现四级赛事衔接,每年赛事达2300场次。“全市校园足球运动员达1万人,参与足球活动学生人数达25万人,约占全市中小学生总数的40%。”梅州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这组数据的背后,体现的是全社会共同努力的成果。业内人士表示,青训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近年来梅州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主动让孩子接触足球了,“踢球不仅能强身健体,还能从小塑造健全人格与拼搏精神,我们非常支持校园足球。”范秋萍说。
青少年是梅州足球未来发展的基础,加大对青训的投入力度,已经成为梅州足球各方的共识。
梅州市体育局按照省体育局的工作部署,为市足协和青训中心配备办公、训练场所,梅州市委、市政府每年拨款600万元青训专项资金,保障青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早在2013年9月,梅县富力足球学院依托“足球之乡”浓厚的足球氛围,以及当地政府、民间足球资源和教育资源成功办学。该校不仅是培养青少年球员的摇篮,也是举办各类青少年足球赛事的一大平台。
同时,五华县足球小镇正在规划建设的梅州客家精英足球学校,将引进国外先进的足球人才培养体系,精心挑选U8至U16阶段的300名足球队员,实行专业化培养训练。
此外,梅州市青训中心继2016年10月获批成为中国足协广东省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梅州市)后,今年1月再次成为中国足协新周期全国青训中心之一,全国仅15家。
“青训中心是中国足协的重要抓手,旨在打造中国足球优秀人才孵化器。”梅州市足协常务副秘书长、专职青训主管张红儒说,梅州能成为全国青训中心之一,是梅州基层青少年足球教育发展释放的积极信号。
为更好地借助青训中心这一平台做好青训工作,梅州除了市青训中心,还建立了梅县、梅江、五华、兴宁四个县级青训分中心,基本组建完备U7—U15各年龄段青训梯队,发挥各自的条件和特点积极开展青训。
强化团队
引进国外教练团队 打通三个输送通道
走进梅州市体校的足球场,小队员们在外教埃尔德的指导下,进行着控球、带球、传球等基础训练。“Run up!Run up!”埃尔德一边拍手一边喊着,很快就把球场的氛围调动起来,小队员们也逐渐进入状态,在翻译者的解说下完成埃尔德的指定动作。
当前,梅州市县体校正在不断强化教练团队,加强基层青训教练培训。除了得到省教练员的支持,梅州还引进了葡萄牙青训教练团队,并计划引进新外教团队到网点学校执教,传播欧洲先进理念,探索形成技战术风格系统。
“我们还将引进巴西、英超、葡萄牙等60余名外教进校园。”梅州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梅州优秀年轻球员的成长,离不开系统、科学的青训体系。这就需要梅州坚持立足本土发展和借鉴国际经验相结合,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探索出具有本土特色又适合梅州球员发展的训练体系。
“梅州青训需要优秀的教练员,但不是说我们现在的教练不够好,而是我们需要更多不同背景、不同理念的教练进入青训体系之中。”梅州市体校副校长、足球高级教练蔡远心说,外教要结合梅州足球文化和具体情况,形成适应梅州青少年的训练方法。
埃尔德也表示,梅州的足球文化和葡萄牙不同,执教中要将国外适合的足球风格和理念教给运动员,而不是对他们进行彻底改造,要鼓励孩子们在训练和学习上做得更好。
“除了训练基本功,埃尔德还会跟我们玩足球游戏。虽然有时候听不懂他说什么,但是他表扬我们的时候,我们就懂了!他会竖起大拇指说‘Good’!”来自江南小学六年级的小球员李嘉杭说完,转身飞奔到球场,继续与大家踢球。
不少家长表示,外教表达方式活泼、肢体语言丰富,容易吸引球员的注意力。“外教更加注重与球员的互动和交流,不断鼓励球员,这样一来小朋友的干劲会更足。”蔡远心说,外教的战术理念与本土教练相比有一定优势。
将优秀的国外教练团队引入梅州青少年足球是很好的尝试,然而怎样将培养出来的好苗子输送出去,梅州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因此,梅州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已打通了三个青训人才输送通道,即省专业队通道、职业俱乐部梯队通道、足球高等学院通道,推动青训工作步入良性循环发展轨道。
梅州每年都有一批优秀青训球员入选相应年龄段的省专业队,近年共向省队输送64名队员。值得一提的是,梅州目前已建起了足球高等学院通道,嘉应学院运动训练(足球)本科专业品牌效应初显,富力足校与德国科隆体育学院合办足球学院(本科)的筹备工作有序推进,梅州青少年足球运动员在文化发展方向也有高层次的发展通道。
打造品牌
制定足球振兴计划 谋划建设“足球特区”
抓好足球青训,需要通盘考虑,也需要点滴改变,更需要久久为功的韧劲。对梅州足球来说,抓好青训无疑是推动足球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在普及足球运动的基础上抓好青训工作,则是青训的核心要义。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人才储备决定了球队的底蕴,只有大量的、高质量的青少年球员,才能撑起足球人才金字塔尖上的那几个优秀球员。因此,青训发展对于梅州足球振兴来说是重中之重。
接下来,梅州将围绕梅州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中国足球特区以及足球为核心的运动城市”这一总目标,全力打造“足球特区”。
在青训方面,梅州将进一步加大全市青训力度。体育、教育部门将继续抓好中国足协青训中心及市县体校、嘉应学院及富力足校、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等各类足球青训机构建设,进一步打通和拓宽青少年足球人才培训及输送通道,吸引更多优秀足球青训人才共同推动梅州青少年足球后备人才培养工作。
据了解,梅州争取政府的大力支持,加强与体育和教育部门、相关企业协作关系,在足球训练、人才培养和输送、赛事体系构建等方面开展体教结合、政企结合工作,培养优秀苗子,进一步完善“选材—训练—竞赛—输送”青训体系,畅通幼儿园到大学、职业队的三个青训人才输送通道,推动青训工作步入良性循环发展轨道。“让青训中心真正成为‘足坛兵工厂’,2019年争取向国家、省各年龄段输送超20名青训球员。”梅州市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说。
同时,梅州要突出足球为主的产学结合、产训结合,以俱乐部、足球小镇、富力足校学校、嘉应学院为平台,申报国家青训、冬训基地,孵化足球人才。
梅州不仅在青训体系、技术体系等方面与外部加强合作,更要积极创造条件,与各高校,如嘉应学院等院校合作,开展科研活动,将有天赋的球员送往更专业平台深造,立德树人,打造“会踢球、有文化”的优秀球员。
梅州青训的目标是让每一个小球员的足球梦能够生根发芽,直至蔚然成林。但青训的成果可能需要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来检验,要久久为功,不能急功近利追求短期成绩。只有坚持耕耘,筑好基础,才能为中国足球的发展提供更长远的动力。
■对话
中国足协男足全国青训总监李树斌:
发挥足球传统优势
青训要抓早抓实
近年来,梅州青训动作频频:设立国家级青训中心、青训特区,建设富力足校、嘉大足球本科,筹建五华中德足校等,不断打造强大后备人才体系,打通人才输送通道。青训对于梅州足球的发展有何重要性?作为“足球之乡”,梅州又该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做好青训工作?南方日报记者就此专访了中国足协男足全国青训总监李树斌。
记者:您认为梅州青训发展具有哪些优势?
李树斌:梅州作为山区城市,比起深圳、广州等一线大城市来说,经济实力、人才资源等相对较弱。但梅州有一贯的足球传统,这是一线城市所没有的。
纵观梅州足球的发展史,一个山区地方为国家输送了多位足球运动员,像池明华、杨宁、王惠良等闪耀足坛的明星都是梅州人。这得益于梅州的足球传统深厚、足球氛围浓厚,学生、市民大部分都爱好踢足球。
我去过梅州两次,每次经过球场,我都能看到一些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带着他们的孙子来踢球,尽管不是正规的足球训练,但我能感受到梅州人民对足球的热爱,我对梅州的青训发展充满信心。不仅如此,球坛一直有“北有延边、南有梅州”的说法,中国足协也把梅州当成一个特殊区域来发展。
梅州拥有悠久的足球历史,要充分发挥传统优势,在青训方面加把劲,一定能够在中国足球的发展过程中作出梅州贡献。
记者:下一步,梅州应如何在青训方面继续发力?
李树斌:首先,梅州在原有基础上,要保持传统,带动群众热爱,形成全民运动。其次梅州足球具有南派技术风格,更加注重脚下灵巧、传切配合这些球场上的技巧,也要保持这些优点。
最后也是特别要注意的,青训一定要抓得早、抓得实。这个抓实指的不只是运动员,教练员也一样。教练员是青训的核心,他们要根据梅州足球的特点,挖掘有潜力的苗子,还要将这些好苗子选拔出来,进一步提高能力,继续为国家培养出优秀的足球运动员。
目前梅州的青训体系基本建立,但这只是第一步。青训是一项的长期工作,只有长久、扎实的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做到抓早、抓实、练早、赛好,青训中心才能成为培养中国足球优秀人才的孵化器。
■国际赛事预告
为打造国内一流足球运动城市,擦亮足球城市品牌,梅州市政府决定举办第一届棕榈·客家杯“一带一路”国际足球邀请赛,邀请“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职业足球俱乐部等12支队伍来梅参赛。
赛事时间为2019年1月1日至10日,其中1月1日在五华县奥体中心举办开赛仪式,1月9日在梅县区曾宪梓体育场举行决赛和颁奖仪式。揭幕战将在梅州客家与来自中华台北的世界客属总会之间打响。
【来源】南方日报
【全媒体记者】汪思婷
【通讯员】丘黎明 王彬
【作者】 汪思婷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客户端 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