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是优质的体育赛事资源,因为比赛水平高,观看时间便利,所以深受国内观众的喜欢。从最早的电视台录播,到现在的网络直播,看比赛的途径变多了,球迷对NBA的了解也更深入了,可是NBA解说似乎陷入了困境,这个困境就是饭圈文化入侵NBA。
▼饭圈文化的逻辑
饭圈文化的核心就是“对人不对事”。一件事情的对错、真伪、逻辑都不重要,只要自己喜欢某个明星,就不许别人一丁点的批评,哪怕完全出于对其业务能力的客观评价,也不能接受,因为在狂热的粉丝眼中,维护自己的偶像就是第一要义。
▼NBA解说员的担心
在这种逻辑的趋势下,粉丝可以为了偶像去攻击其他人,这就给很多NBA解说员带来了巨大压力。特别是解说粉丝基数大的球星时,基本都是赞美之词,哪怕这些球星的打球方式有问题,也是“顾左右而言他”,不敢谈真正的核心问题。
当然不光是解说员这么做,背后的大型转播平台也鼓励这么做,因为收割不理智的粉丝要比理智的球迷要容易,所以国内转播平台非常愿意看到NBA版块饭圈化,身在其中的解说员自然无力抵抗。
▼NBA解说的现状
有了这么多压力和利益,导致如今的NBA解说氛围极其单调,除了上面提到的只夸球星亮点不提球星弱点的解说方式,还有一种“看上去”更高级的办法,那就是用一种仁慈的心态看比赛。
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是本着NBA球星不容易这个思路去解说。无论哪个球星打得不好,都可以说他的任务重不容易,或者岁数大了不容易,一句不容易好像道尽了NBA球星的心酸苦楚,潜台词就是即便球员存在问题,大家也最好装看不见。
当然这还不是最过分的,还有一些NBA解说和评论员,会选择性地批评球员。对于流量大粉丝多的球星唯唯诺诺,对于粉丝少的球星重拳出击。
比如凯文-杜兰特,因为长相、气质实在太接地气,因此虽然球迷不少,但是粉丝不多,于是当杜兰特打球出现一些毛病时,国内的NBA解说们就敢于痛批,甚至不是他的问题,都能成为杜兰特的罪状。
▼国内外NBA解说对比
关于这一点非常有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如果国内的篮球评论员解说CBA,面对一些熟悉的球员,或者和自身有关系的球队,评价的时候有所顾忌是正常的,正如美国的体育媒体记者评价NBA,也不可避免地出现这种现象。
但是中国的篮球解说员,在评价非本国联赛NBA时,却平白无故地出现这么多顾虑,实在让人哭笑不得。比如近期关于詹姆斯的打法,在国内外就呈现截然不同的评价。
针对詹姆斯只进攻不防守的球风,美国多家媒体的记者和评论员都看不下去了,这其中有很多人是支持詹姆斯当NBA历史第二人的,但对于詹姆斯生涯辉煌的认可,不影响他们对现阶段詹姆斯打球存在问题的判断。
这种一分为二的观点在国内NBA解说中基本看不到,特别是主流转播平台中,要么选择只评价詹姆斯的进攻,不评价他的防守,要么就是上文提到的,37岁不容易这种和稀泥的劝说方式。
本来对一支球队防守体系的解读是解说员和评论员的本职工作,但因为害怕饭圈文化,导致国内解说纷纷对詹姆斯的防守态度选择视而不见,而对于威斯布鲁克的拉胯表现,就敢于放心大胆地去批评。
其实针对这种现象,知名评论员杨毅自己都在节目中感叹,饭圈文化的入侵,让解说工作越来越难。但说归说,做归做,连杨毅这种顶级解说大咖,都不得不小心翼翼、避重就轻,所以出现了中国的篮球解说们不敢客观评价美国篮球联赛球星的奇葩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