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许慎编著的中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中描述:“翡,赤羽雀也;翠,青羽雀也”。
在我国古代,最初“翡翠”是指一种拥有美丽的翠色、赤色羽毛的鸟类。
清乾隆之后,“翡翠”一词开始广泛用于描述和指代来自缅甸的色彩艳丽的玉石,也就是今天我们珠宝玉石中所说的翡翠。
人们多认为翡翠就应该是绿色的,但实际上,单从名字角度来说,“翡”和“翠”就分别代指不同的颜色:绿色称之为“翠”,红、黄色的人们称之为“翡”。
一、颜色多彩的翡翠
其实翡翠色系十分丰富。
不仅有各种不同色调的绿色,常见的颜色还有:白色,无色,红色、黄色、紫色、黑色、灰色等等等。(根据同一块翡翠上颜色组合的不同,还可以再往下细分品种如白底青、春带彩、黄加绿、福禄寿等。)
其中,人们把黄色和红色的翡翠单独拎出来做一类,商业中称之为“翡”。
二、“翡”是怎么来的?
翡翠的颜色按其呈色机理可以分为“原生色”和“次生色”。
“原生色”:是翡翠是形成过程中由致色离子所致。
“次生色”:为翡翠是成岩之后外来有色物质浸染所致。
而今天文章中的主角:红、黄色的“翡翠”就是次生色翡翠的主要代表。
当白色、紫色或绿色的翡翠受到风化作用,恰巧周围环境中有赤铁矿或褐铁矿沿翡翠颗粒之间的缝隙日积月累的渗入,就形成了我们所说的“翡”。
一般情况下黄色翡翠多为褐铁矿所致,红褐色的翡翠多为赤铁矿所致。
三、市场优化泛滥的红黄翡
虽然翡翠市场中颜色以绿色为主导,但优质的红、黄翡颜色鲜艳亮丽,也受到许多消费者的喜爱与追捧。
在天然翡翠中,颜色干净且鲜艳的“红、黄翡”产量并不多,绝大多数的天然黄翡、红翡颜色都较为暗淡、颜色饱和度不高,甚至带有杂色。
这就激发了市场上为了满足供需要求而诞生的“优化红、黄翡”。
小课堂:
*翡翠的优化:天然翡翠经过 “物理方法” 优化后使之更加美观的,通常称之为“优化”,这类优化处理过的翡翠国标规定,鉴定时可与未经优化处理的天然翡翠-样,可以出“A货”证书。
*翡翠的处理:天然翡翠经过 “化学方法” 处理后使之更加美观的,通常称之为“处理”,这类优化处理的翡翠酸洗过的俗称“B货”翡翠,而染色处理的翡翠则俗称“C货”。
翡翠市场中,酸洗后充胶染色处理的B C货是为了给原本种干色淡的翡翠“整容”,最终绝大部分做成绿色或紫色系、颜色鲜亮的“福禄寿”之类翡翠。
而对底色较差的“翡”,多数是对颜色暗淡品质差的天然红、黄翡进行加热“优化”。
四、翡翠的热处理
翡翠的热处理属于物理方法优化翡翠,在翡翠的众多优化处理方法中被归为“优化”。
热处理的目的是促进氧化作用的发生,使黄色、棕色、褐色的翡翠转变成鲜艳的红色。
说白了就是人工加快原本天然环境中日积月累的氧化作用,人为改变“翡”的颜色饱和度。
小课堂:【翡翠的热处理方法】
1、将体积相近的翡翠清洗干净后放在炉中加热(样品最好包上,悬空吊在炉中)。
2、升温速度要缓慢,当翡翠颜色转变为猪肝色时,开始缓慢降温,冷却之后翡翠就呈现红色。
3、想要获得比较鲜艳的红色,可进一步将翡翠浸在漂白水中,氯化数小时,以增加它的艳丽程度。
热处理后改善颜色的红、黄翡与天然红、黄色翡翠相比化学性质并未发生改变,具有同样的耐久性。
且优化后的颜色更加鲜艳美观,满足消费者对红、黄翡颜色的市场需求,所以热处理的红黄翡在市场上比比皆是,甚至在大体量的红黄翡雕件中,十个里有八个是热处理过的。
五、如何鉴别热处理后的红、黄翡
前文有提到过,经过物理方法优化的翡翠,国标规定鉴定时与未经优化处理的天然翡翠一样,可以出“A货”证书。
所以,单靠珠宝鉴定机构出具普通鉴定证书是无法分辨红、黄翡是否经过热处理。
但,蛛丝马迹总是有的!
热处理红黄翡因为与天然红色翡翠的形成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通过加热加速了褐铁矿失水的过程,使其在炉中转变成了赤铁矿。
从肉眼区分来看:
1、热处理优化后的红、黄翡料子看起来更干。
因颜色形成过程和环境的差异,从外观而言,天然红、黄色翡翠水头更好、更润,而加热的红色翡翠则有干的感觉。
2、颜色差异
热处理后的红黄翡,有种过于艳丽且厚重的“假”感,优质的天然红黄翡颜色鲜艳但较自然且水头通常不会过干。
实验室区分:
经热处理的翡翠基本性质与天然翡翠基本相同,常规检测方法不易鉴别。
但通过大型仪器红外光谱仪,可以区分天然翡翠和热处理翡翠的吸收区。
天然翡翠在1500~ 1700. 3500~ 3700附近表现出较强的吸收区,为结晶水和吸附水的吸收区;经热处理的红翡翠在上述两个位置没有强的吸收区,说明烧制翡翠中没有水的存在。
——《系统宝石学》
J先生说:
颜色暗淡的“丑小鸭"摇身一变成"天鹅"后,价值上往往也变高许多。
如果价格合理图个喜欢,大家入手买个玩玩也无可厚非。
但如果是花了大价钱,商家告诉你是罕有的天然色翡翠,那就是上当受骗啦。
(注:本文图源部分来自网络,侵删或联系小编备注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