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比分落后,作为拜仁主帅的纳格尔斯曼在赛前发布会上就已经亮出了底牌:
“我们必须提高强度”、“我们需要进行战术犯规”、“必要时踢得要强硬一些”、“明天我们必须在球场上投入更多,来与他们进行对抗“。
实际在主帅层面的较量上,纳格尔斯曼所说的都是一些常识,尤其是考虑到次回合他们将在主场作战,强度拉高既符合比分对他们的要求,也符合德国球员为主的拜仁的身体特点。
只不过这一切,埃梅里也非常清楚。
首发出炉,埃梅里延续了上一场比赛的11人。
而在拜仁这边,纳格尔斯曼跳过了防守、推进等阶段,直接开始考虑阵地战进攻的状态,于是在三后卫的基础上,科曼、萨内出任左右两侧的翼卫。
如果埃梅里看过拜仁在过去一段时间的录像,纳格尔斯曼摆出这样的首发,他应该不会感到意外。
而他的球队,自然也做好了相应的准备。
比赛开始之后,拜仁的翼卫就开始送出传中:
通过这个方法,拜仁可以从外围直接将压力抛给黄潜的后卫,打到比利亚雷亚尔实力最弱的中卫组合的身上,从而绕过埃梅里为中卫身前、身侧布置的团队防守战术。
但有一点是很难绕过去的:对于中卫来说,没有突然性的传中也是一种难度较小的防守工作。
于是在开局阶段,黄潜也利用一些防守拿下的球权,换回了一些进攻片段。
在中场位置,洛塞尔索也可以轻松转身,从而完成横向转移:
几名球员连线,也可以打出一些传接:
而到了进攻端,横移也可以为莫雷诺创造出内切远射的环境:
但是在丹朱马需要负责的左半扇,他在一对一上没有打出优势:
这样一来,黄潜就很难用进攻端来释放压力,大部分时段就需要靠埃梅里为球队设计的防守战术来顶住了。
和上一场比赛一样,埃梅里的中场线球员依然会根据不同的形势落入后卫线,从而与原有的后卫组成五后卫阵线:
和上一轮相比,拜仁的进攻方式更加直接,但这种四五后卫的切换依旧能够起到效果。
所以在黄潜防线的封锁与驱赶下,拜仁始终难以在中路和肋部打出存在感,再加上边锋代打翼卫,要球的意识会比翼卫本身更为突出,于是拜仁的进攻几乎就变成了传中大秀:
虽然在边路,科曼和萨内可拉边可内切,从而可以与队友带出不同形式的进攻套路,但到了最后一脚,依然是传中:
反观比利亚雷亚尔,随着比赛时间的推移,他们的比赛计划非常清晰。
在进攻端不占优势的时候,他们会用门将和造犯规等各种方法来打断、拖慢拜仁的进攻节奏:
而到了上半场末段,拜仁体能下降之后,后卫身板、中场技术能力的问题接连暴露,黄潜逐渐有了拿下二点、打到前场的机会:
按照上半场的表现来说,丹朱马的表现并不够出色,这当然和他的个人能力有关,也和来到客场,发挥环境不如在主场那么合适有关。
但即便如此,他也是一个需要被预定的换人目标,只不过在换下他之前,他的体能还能做许多工作,比如通过一次次的冲击来消耗拜仁的后卫。
上周联赛,黄潜轮换了今日首发的所有11人,体能状况明显优于拜仁。
这就为埃梅里提供了充裕的时间和思考量,即便率先丢球,只要能拖入加时赛,黄潜在体能层面依然是不会吃亏的。
而对于拜仁来说,这一点则变成了他们的劣势,所以他们需要尽快提振自己的攻势,至少在半场层面,他们做到了这一点。
下半场回来,虽然第一次攻势依然来自边路传中:
但真正威胁的时刻来自于这一次:
莱万罕见地在中路获得球权向前发展,这自然招致了黄潜的多人包夹,但注意,在莱万获得球权的时候,其实为萨内与科曼创造了更好的发挥环境:
这才是三后卫阵型在进攻中的正确打开方式,才是正确看待翼卫在进攻端的视角。
然而这很有可能是一次偶然,因为在之后的几分钟里,拜仁的传中再来:
反倒是第52分钟,拜仁在前场抢下球权,在黄潜防线不整、收缩不及的瞬间再度打到中路,莱万完成开分:
如果拜仁延续这样的思路,首先在中路打出存在感,从此分到边路再行传中,威胁就会大很多。
三后卫阵型里,翼卫在进攻中首先是一个无球角色,第一职责是拉开进攻宽度,这也就意味着他们首先是用自己的站位来帮助球队的。
拉开进攻宽度之后,对手的防线才能被横向抻开,中路队员才能获得更好的拿球环境,以此再吸引对手防线向中路伸缩,这个时候翼卫才能获得空间,接下来翼卫会吸引对手防线再次外扩,此时传中才有希望在门前打出威胁。
然而在纳格尔斯曼的这套战术中,由于边锋代打翼卫,他们一上来就是有球角色,从两条边路主导进攻,中路球员反而成为了无球角色,这样一来,就少了很多调动对方防线的过程。
只要对手有三后卫思维,不被翼卫牵着鼻子走,维持门前足够的防守力量,防守就会变得很简单。
因为哪怕在进球之后,拜仁的思路还是在两边。科曼在边路占据大量球权,虽然在一对一中折磨着弗伊特,随后打出了他的黄牌:
但对于黄潜来说,弗伊特在防守时只是一名翼卫,只是一名外围的防守球员,染黄对球队的影响并不大。
于是拜仁还是只能从边路发动进攻,充其量就是弗伊特染黄后,洛塞尔索需要落位更深,科曼对上他的时候优势更大,有了这样甩开对手内切射门的机会:
除此之外,纳格尔斯曼在临场调整也犯下了很多错误。
进入80分钟区间,他做出了第一个换人调整,用格纳布里换下穆夏拉。这一手本该早早发生,因为格纳布里边中皆能,就算要死打边路,他从中路斜插边路,也能带来更多的变化,这一手显然来得太晚了。
要知道即便1-0领先,拜仁在体能上是不如黄潜的,进入加时赛是坏事而不是好事。
纳格尔斯曼出手慢,埃梅里自然更不会着急,毕竟发挥不佳的丹朱马在82分钟依然能消耗拜仁:
但看到纳格尔斯曼出手之后,埃梅里也开始调整,他用楚科乌泽换下丹朱马,转向右路向对手发动进攻。
3分钟之后,纳格尔斯曼便用阿方索-戴维斯对位换下了卢卡斯-埃尔南德斯。这一手让人非常困惑,因为这看起来像是攻防兼顾:在进攻时,拜仁可以转为四后卫,阿方索-戴维斯也可以套边参与进攻,而在防守时,他的速度也可以限制楚科乌泽的发挥。
但后卫从来不是靠身体素质就能打好的,这一点在第87分钟体现地淋漓尽致:
拜仁先是没能按住帕雷霍,随后三后卫过于信任科曼的回追和单防能力,没有人协助他堵住洛塞尔索向前的线路,最后阿方索-戴维斯的身后空间被楚科乌泽抓住。
比赛就此结束。
整场比赛,拜仁在数据层面上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但在门前威胁程度,这种无法被量化的指标上,他们并没有做到足够的出色。
就像首回合一样,黄潜用近乎无懈可击的防守组织困住了拜仁的手脚。他们不是用逼抢让拜仁无法来到前场,也不是用前扑让拜仁无法送出最后一脚球,他们只是让拜仁的最后一传只能从边路打出,让拜仁的最后一传的质量变得非常差而已。
对于黄潜球员来说,在90或120分钟的长度上,在欧冠客场对阵豪门的强度上,在自己能做到位的能力范围内,这是三者能达到平衡的唯一方式。
这为他们换来了长时间只需进一球就能晋级的比分基础,而通过纳格尔斯曼的衬托和埃梅里的调整,他们等到了这一刻。
连胜尤文、拜仁,晋级半决赛的奇迹,就是这样诞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