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拔垂杨柳”牵出了“丹阳教案”,《水浒传》牵出了《连城诀》,柳氏家族和查氏家族,大富豪的上溯十八代和大文豪的上溯十八代......
看来这真的是一个奇幻的世界,没有什么是不可以发生的,没有他做不到,只有你想不到。
金庸先生在他比较不出名的一部武侠小说《连城诀》的后记里,对当年的“丹阳教案”有所记述。当然,他主要是为了向他的祖父查文清先生致以敬意,顺便表示一下他老金也是一个大清官的后代:侠之大者,我爷爷就已经做到了......
金庸在《连城诀》后记里是这样说的:
我祖父文清公(他本来是“美”字辈,但进学和应考时都用“文清”的名字),字沧珊,故乡的父老们称他为“沧珊先生”。他于光绪乙酉年中举,丙戍年中进士,随即派去丹阳做知县,做知县有成绩,加了同知衔。不久就发生了著名的“丹阳教案”。
邓之诚先生的“中华二千年史”卷五中提到了这件事:
“天津条约许外人传教,于是教徒之足迹遍中国。莠民入教,辄恃外人为护符,不受官吏钤束。人民既愤教士之骄横,又怪其行动诡秘,推测附会,争端遂起。教民或有死伤,外籍教士即借口要挟,勒索巨款,甚至归罪官吏,胁清廷治以重罪,封疆大吏,亦须革职永不叙用。内政由人干涉,国已不国矣。教案以千万计,兹举其大者:
“……丹阳教案。光绪十七年八月……刘坤一、刚毅奏,本年……江苏之丹阳、金匮、无锡、阳湖、江阴、如皋各属教堂,接踵被焚毁,派员前往查办……苏属案,系由丹阳首先滋事,将该县查文清甄别参革……“(光绪东华录卷一O五)
我祖父被参革之前,曾有一番交涉。上司叫他将为首烧教堂的两人斩首示众,以便向外国教士交代。但我祖父同情烧教堂的人民,通知为首的两人逃走,回报上司:此事是由外国教士欺压良民而引起公愤,数百人一涌而上,焚毁教堂,并无为首之人。跟着他就辞官,朝廷定了“革职”处分。
我祖父此后便在故乡闲居,读书做诗自娱,也做了很多公益事业。他编了一部“海宁查氏诗钞”,有数百卷之多,但雕版未完工就去世了(这些雕版放了两间屋子,后来都成为我们堂兄弟的玩具)。出丧之时,丹阳推了十几位绅士来吊祭。当时领头烧教堂的两人一路哭拜而来。据我伯父、父亲们的说法,那两人走一里路,磕一个头,从丹阳直磕到我故乡。对这个说法,现在我不大相信了,小时候自然信之不疑。不过那两个人十分感激,最后几里路磕头而来当然是很可能的。
《连城诀》是我上大学时就已经读过的了,其中的种种人性丑恶的可怕描述至今还让我想起来不寒而栗,万震山把自己的师弟戚长发杀死后砌在墙里,然后每天夜里都在梦游做着同样一个动作,砌砖啊砌砖,他一直都在砌砖,因为他担心他的师弟会从砖墙里爬出来,所以他必须不停地砌砖,防漏补缺,我靠,还有这种操作......
估计“丹阳教案”的阴影一直伴随着金庸的一生,所以他必须写出《连城诀》这样的一本书来揭示社会之黑暗,人性之丑恶。我猜他难保就没用想过,他金庸还好晚生了那么几年,万幸错过了柳大善人的育婴堂,他的祖父也还好意志坚强,只在丹阳当清官,没有进柳大善人开的大烟馆里去倾家荡产,不然他就也有可能成为教会墓地里埋葬的那七十余具婴儿尸体中的一个......
附:丹阳教案(百度百科)
光绪十七年(1891)四月二十五日,江苏丹阳县人民发现教会墓地埋葬儿童尸首七十余具,育婴堂内亦无一活婴,遂产生公愤,群起将教堂焚毁。官府速派兵弹压。激起邻县无锡、金匮、阳湖、江阴、如皋等县,反洋教反满清斗争。两江总督刘坤一将六个知县一并惩处,又将二十一人逮捕判刑,赔款十二万元结案。
昏睡百年,国人渐已醒!我们真的醒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