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内民众抗议,要求保障劳动条件,改善收入水平。
“台湾人真的很可怜。刚毕业大学生的薪水,就跟扫马路的老先生一样,一个月1000多新元(约合4800元人民币)。”台湾银行家黄齐元在新加坡和出租车司机聊天,竟被司机可怜了一把。这让黄齐元的心里很不好受。
他把这段经历分享在台湾《商业周刊》上,连说台湾可惜、可悲又可恨。岛内舆论场被他的这段文字激起波澜,一些良心媒体由此发问:曾经的“亚洲四小龙”,怎么竟沦落到出租车司机口中的“可怜虫”?
上海洗碗工薪水,快打败“苦命22K”的台湾大学生
被外面的世界剥去优越感的,银行家黄齐元不是独一个。
一名台湾网友日前到上海旅游时赫然发现,连上海餐厅洗碗工的薪水价格都快要超过“苦命22K(月薪22000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4829元)”的台湾大学生。他把餐厅招聘海报的价目表PO上网:内场清洁员和外场服务人员,月薪3500元至6000元,店长月薪1万元,所有职位包吃包住,绩效奖金另算……众多台湾年轻人纷纷留言感慨日子过不下去,在岛内混大学,还不如去大陆洗碗扫地卖早点。
把时间往回拨25年,说“台湾人羡慕大陆人挣得多”简直是天方夜谭。
上世纪90年代,当返乡探亲的台湾老兵告诉大陆亲戚朋友“1万元新台币只是零花钱”时,目瞪口呆吓得下巴掉下来的,是这边的大陆人。当时人民币和新台币的汇率约为1:3(1994年数据),对于1个月能拿到三四百元就很满足的大陆人来说,月薪几万元新台币简直就是天文数字。
台湾资深媒体人回忆说:“20多年前,岛内媒体行业尚处于黄金时代,竞争也不像今天这样激烈,当时每月领八九万元新台币很正常。部分效益好的媒体集团甚至是‘单月领单薪,双月领双薪’,其他行业工薪阶层的月薪也普遍在三四万元新台币。”
那是属于台湾的荣耀时代。有个闽南俗语“台湾钱淹脚目”,说的就是那个时候——钱铺满一地,都高过了脚脖子,台湾人的富庶程度,啧啧,叹为观止。
台媒报道
能“漂”在北上广的台湾人,如今都自带“混得好”光环
可惜呀,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现在风水轮流转,轮到台湾人羡慕大陆人的口袋鼓鼓。
岛内大学毕业生的起薪普遍介于2.2万元至2.5万元新台币之间,毕业于名校且专业较好的,或可拿到2.8万元至3万元新台币。而大陆本科生平均起薪已经达4854元,一线城市则为5218元。再考虑到购买力的差别,2.7万元新台币差不多只能当大陆的3000元来花,难怪台湾媒体惊呼两岸毕业生的薪资水平已经出现“死亡交叉”。
对于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而言,两岸薪资的差距更是吓人。去年6月,网络疯传一份华为工资单,其中年薪百万者多达上万人,年薪500万以上者则有上千人。台湾《工商时报》当时报道称,这份工资单让岛内高科技业的工程师目瞪口呆,直呼“impossible! unbelievable!”
台湾昱晶能源公司总经理潘文辉透露,大陆厂商对锁定的人才开出优渥条件,在台湾拿多少新台币,去大陆就拿多少人民币,相当于薪水翻4番。这样的诱惑,很难让台湾人才说“不”。
台湾女星刘乐妍来大陆后也发现,两岸的薪水实在差太多。“以前我们上大陆综艺节目,比较大咖的那种,是15000元新台币(约人民币3300元),我不是很红也不是很菜,就是8800元新台币。8800元很高吗?人民币不到2000块。可是后来上台湾综艺节目,什么《康熙来了》、《国光帮帮忙》,他们给1500、2000元新台币(约合人民币446元)......”
哎,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以前,台湾人去大陆发展,可能会被贴上“在当地混不下去”的标签。但如今,再说到来大陆工作,他们已经自带了“你混得很好”的光环。
大陆东莞台湾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类似的地方人气越来越旺
产业人才双流失,曾经的“四小龙”惨成一条虫?
经济不景气,“出逃”成了岛内识时务者“用脚投票”的选择。2015年,赴大陆工作的台湾人约有41万,占台湾人外出工作总人数的58%,这两年比例还在上升。甚至据台湾名嘴爆料,好几名参加过“太阳花”的学生都隐姓埋名来大陆工作。
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台湾人来大陆求职,自然敌不过“钱”字诱惑。还有,在大陆吃得惯、住得惯,语言又通,手机APP每个都很方便,甚至都不用带现金出门,这也是为什么台湾人首选来大陆工作的主因。
但背井离乡,总要舍弃点什么。有位在大陆工作多年的台湾青年直言,首当其冲的就是要舍弃身为台湾人的优越感。他说,其实我们与身边来自河南或河北的北漂其实并无区别,都是因为家乡薪资水平不高、发展机会不多而投奔北上广,再不是骄傲的“四小龙”啦。
台湾企业招不到人,也被迫纷纷“逃岛”。7月,台湾鸿海集团宣布将在美国威斯康星州设厂,初期将投资100亿美金。浑身是戏的特朗普形容这天是美国制造业“伟大的一天”,更热情地称呼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为一位“老朋友”。不知郭台铭在美建厂后,会不会引发台企出走的连锁效应。
另外,外资也在以实际行动“跑步离开台湾”,“三撤”(撤厂、撤资、撤人)成为主流选择。5月,三大日系彩妆品牌在台湾经营超过15年后,决定于8月31日正式撤离台湾。此外,法国马卡龙、日本居酒屋集团、米其林星级的美国牛排、巴克莱证券、苏黎世产险、达美航空等外资企业,在2016年台湾政党轮替、台海形势日益紧张后也纷纷打包离开台湾。
宝岛快成“空岛”,这时,“爱台湾”的民进党当局在干嘛呢?是充满危机感、奋力救济,还是依旧鸵鸟心态、自我麻醉?在郭台铭说完非必要未来将不会回台投资的话后,台湾“国发会主委”陈添枝表示,郭台铭讲的是气话,“这些人都是一边骂、一边做爱台湾的事情啦”“不用担心”。如此心态,难怪“四小龙”要惨成“一条虫”了!(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日月谈工作室 雷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