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1月8日,一床崭新的白色被单将周恩来的遗体覆盖了。
于人民而言,周总理的逝世给了他们沉重一击,举国上下陷入巨大的悲痛中,无数的民众自发性地站在街头送别周总理,当时汇集的人挤满了十里多的街头,形成了著名的十里长街送总理。
于世界而言,这一天同样充满了悲伤,在最近的三十年中,除了前罗斯福总统逝世引起巨大的震动之外,就是周恩来的逝世。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这样说道:我有幸见过一百多位政府首脑中,没有一个人在敏锐的才智、哲理的通达和阅历的智慧方面超过他。
周总理逝世,山河震动,世界为之一颤。不为人知的是,在周总理临终前,已经瘦得皮包骨的他,只有61斤,自知时日无多,便强撑着坐起来,颤颤巍巍地给毛主席写下最后一封信,写下了自己最放心不下的一件事。
周恩来报告病情,毛主席听后伤感不已
1975年5月,邓小平将带领中国政府访问团去法国进行访问,在访问法国期间,邓小平不忘病榻上的周总理,专门来到了一家标准的法式面包店,把身上的十几美元全部买了刚出炉的法式棍子面包,正当工作人员疑惑之时,邓小平笑吟吟地说道:“总理爱吃这种面包,带回去请他尝尝。”
在法国生活五年多的时间中,是邓小平的思想和身份经历重大变化的重要阶段,而他革命生涯的开启,离不开总理的引领和指导。
在那些荣辱与共的岁月中,邓小平和周总理的友谊就这样从法国走到了现在。
邓小平和周恩来
1975年,已经77岁的周恩来已是重病缠身,他看起来消瘦得变了形,脸上布满了皱纹和老年斑,整个人充满了疲态,但尽管如此,周总理依旧没有忘记在十年前他提出的强国梦——“四个现代化”。
1月13日,是周总理生前最后一次参加并主持中共中央全会,为了准备这次会议,几乎耗尽了周恩来所有的精力和心血。在住院的半年时间中,周总理不仅承受着病痛的折磨,还要进行工作。
然而,繁重的工作使得他的病情不断恶化,在进行了两次大手术之后不仅又发现了便血,经过检查之后发现,周总理的结肠上又长了一个肿瘤。
为了准备即将召开的四届人大,医护人员尽可能使用保守治疗来维持现状。专家会诊不分昼夜组织会议,商讨救治工作,此时他们唯一的目标就是,要为周总理控制住病情,以确保他能够完成这一次的政治任务。
1975年1月10日晚,刚刚从医院走来的周总理如约坐在了北京京西宾馆会议厅,这天的周总理神采奕奕,正襟危坐在主席台上支持着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会会议闭幕会。
尽管从周总理的精神上来看,他好像并无大碍,但从他的面容中大家也能够明显地看出,许久不见的周总理有了些许的病容和消瘦。
周恩来抱病出席会议
三天之后的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周恩来郑重地将“四个现代化”的接力棒交给了邓小平,而这也标志着以周恩来、邓小平为核心的国务院新的领导班子的形成。
2月1日,周总理再次从医院出来,到人民大会堂主持了国务院常务会议。将接力棒交给邓小平,也算是完成了周总理的一大心愿。因此在这次会议开始之前,周总理这才放心地将自己的病情告诉了大家:
“我身体不行了,今后国务院的工作,由邓小平主持,医院是不想放我出来;但我还是想争取每星期出来和大家见一次面……”
周恩来凭借自己在党外的影响力,用生命的最后力量,为邓小平的接班创造了一切有利条件。
四届人大过后,周总理终于能够安心做手术了,手术便定在了3月26日。就在3月20日凌晨,躺在病床上的周总理久久不能入睡,强撑着坐起来,给毛主席写了一封长达700字的报告,向毛主席报告了自己的病情。
在信件的最后写道:我因主席对我病状关怀备至……务请主席放心。在去年两次开刀之后,我曾托王海容、唐闻生两同志转报主席,我决不应再逞雄了。但如需再次开刀,我还受得了。现在要好好地做此准备。
问主席好!
周恩来
1975年3月20日
毛主席在杭州
此时的毛主席正在浙江杭州的西湖边养病,而毛主席也因患白内障几乎失明,只能靠耳朵来感知外界的情况,所以也只能由身边的工作人员将这封信件念给他听。听完周总理的信件,毛主席看起来伤感不已。躺在床上的他吃力地对工作人员说道:“去打个电话问问总理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了。”
自从周恩来患病之后,毛主席非常关心,每次审阅周恩来的病情报告时特别认真,甚至有的地方还要工作人员反复读好几次,对于一些手术细节和手术过程中的失血次数,毛主席也都记得非常清楚。
周恩来患心脏病之后,中南海门诊部将诊断报告交送给了叶剑英。叶剑英将此报告报送给毛主席之后,毛主席立即作出批示:应当休息、节劳。不可大意。
在周恩来住院治疗期间,每次到毛主席住所开会的时候,毛主席也都会详细询问他的病情。当得知周恩来患癌症之后,毛主席心情沉重,终日郁郁寡欢,同时还叮嘱要保密,不开刀,营养要搞好,睡觉要好。
在毛主席看来,如果对外公布的话很可能会加重周恩来的思想负担,而不开刀的原因是,他认为周恩来本身有心脏病,年纪又大,所以如果开刀的话风险太大,因此他认为开刀不一定比不开刀好。同时,他还给出自己的建议,可以通过中医的方法,用中药来控制病情。
周恩来
3月26日下去,周恩来进行了第三次大手术,切除了结肠肿瘤,但肿瘤是恶性的,这就意味着周总理治愈的可能性为零。
而在手术结束之后,周恩来刚刚睁开眼睛,就要医护人员赶紧将李冰同志喊来,当李冰来到他床前,周总理的第一句话令在场左右人震惊不已,他说道:“云南锡矿工人,肺癌发病情况,你知不知道?”李冰愣了愣神,回答道:“知道。”
周总理用一种小却有力的声音催促他:“你们要去解决这个问题,马上就去。”说罢这句话,周总理的额头上已经沁出了细细密密的汗。
伟大之处总在危难中凸显,纵使自己身处绝境,周总理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儿子,而是那些身患绝症的锡矿工人。
这次手术结束之后,周总理本就消瘦的身体更加弱不禁风了,就在这时,他收到了毛主席送来的一张大沙发。毛主席为何要给周总理送一张沙发呢?
其实,这才是毛主席的细心之处。
毛主席在沙发上看书
在此之前,毛主席由于要办公经常在硬沙发上工作,这一坐就长了褥疮。后来,工作人员便要给他换一个软一点的沙发,从工厂拿回样品之后,毛主席坐了坐感觉很是满意,于是便立即告诉工作人员:“总理现在在生病,也给总理送一个去。”
所以,周恩来就收到了这张特制的软沙发,手术之后的他也能下床活动了,也经常坐在沙发上看文件和报纸。
一路走来,毛主席和周总理两人相扶相持一同步入了晚年,躺在病榻上的两人惺惺相惜,不忘彼此始终牵挂着对方,而这张沙发也一直陪伴到了周总理生命的最后一刻。
周恩来写下最后一封信提出请求
周恩来住院之后,很多外宾都希望能见到他。1975年4月19日,周总理准备会见突尼斯总理,当时他的身体还没有恢复,双脚肿得厉害,皮鞋和布鞋都穿不下,大家只好拿上周总理的旧鞋子给老师傅,再让他做一双。
老师傅做好之后,护士细心地在鞋子里垫了厚厚的纱布,这样周总理穿起来也舒服些,而周总理也穿着这双鞋子,拖着病体和邓小平一起会见了外宾。
就这样,周恩来的日程表上接连安排了会见外宾的日程。
而此时,在杭州,毛主席已经来这里两个多月了,这个时候他准备立即回到北京会见金日成。
毛主席和金日成
5月3日,在京中央政治局委员接到了毛主席要在中南海住处召开会议的通知,周恩来也立即从医院赶回了中南海。
此时,距离两人上次分别已经过去了5个月,一见面毛主席就紧紧地握着周恩来的手问道:“怎么样,还好吗?”周恩来笑着宽慰了主席的心,回答道:“开了三次刀,还可以。”
考虑到周总理的病情,毛主席和周恩来商量,让他安心养病,现在有邓小平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并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所以不用担心。周恩来点了点头,答应了毛主席。
对于生死,周总理一向很看得开,所以在5月份,周恩来身边的几位医护人员前来看望他的时候,周恩来开门见山,坦诚地说道:“我估计还有半年的时间。”医护人员只得安慰他不要这么想,再治疗一段时间就会好起来的,多休息。
周恩来听后默不作声,他望着窗外好像在想什么心事。而后微微一笑,以一种严肃的表情代替,他长叹一口气,说道:“你们一定要把我的病情如实地告诉我,我还有许多工作,要提前做个交代。”
毛主席和周恩来
6月份,周恩来似乎已经感觉到了自己的生命即将走到终点,这个时候的他瘦得皮包骨,整个人只有61斤,于是,他坐起来,强撑着给毛主席写下了最后一封信。在信件的最开头他首先说明了自己的病情,而后又写了自己最放心不下的事,留下了唯一的恳求。
周总理这样写道:
为人民为世界人(民)为共产主义的光明前途,恳请主席在接见布特同志之后,早治眼病,必能影响好声音、走路、游泳、写字,看文件等。只是麻醉手术,经过研究,不管它是有效无效,我不敢断定对主席是否适宜。这段话,略表我的寸心和切望!
祝主席日益健康!
周恩来
1975年6月16日22时
张玉凤
写完这封信后,周恩来又给毛泽东的机要秘书张玉凤附了一张便条,拜托了他一件事。
玉凤同志:
您好!
现送十六日夜报告主席一件。请你视情况,待主席精神好,吃得好,睡得好的时,念给主席一听,千万不要在疲倦时念,拜托拜托。
周恩来
1975年6月16日22时半
1976年1月7日,周恩来的病情持续恶化,长时间处于昏迷状态。医疗组日夜兼程地守在周总理的病房前等候。
深夜11时,周恩来苏醒。他微睁双眼,带着微弱的气息对守候在身边的主治医生吴阶平,说道:“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们还是去照顾别的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们……”尽管气息微弱,声音较轻,大家还是听清楚了总理的话,明白了他的意思。而这句话也是周总理的最后一句话。
话毕,他始终看着门口,好像在等什么人,值班医生便问道:“总理,你在找大姐吗?她已经走了。”周恩来摇了摇头没说话,这样一直睁着眼睛到了晚上12点。周恩来的警卫员还以为总理的病情好转了,不然也不会一直不睡觉,但医生们却紧皱眉头,心思重重。
周恩来和邓颖超
其实,那天晚上大家都知道周总理一定是在找大姐,但谁也没想到这是周总理的最后时刻,所以也没想到把大姐喊进去。在中国人的说法中,久病的病人精神头突然很好,这就是回光返照,所以医生才会如此担心。
1976年1月8日上午9点58分,经过抢救,周总理的脉搏停止了跳动,心电图也画上了直线。此刻,大家一时间感觉到有些恍惚,周总理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走了。邓颖超上前轻轻地抚摸着周总理的脸,吻了吻他的额头,悲痛地说道:“恩来,我来晚了。”
周总理安详地躺在床上默不作声,好像睡着了一般。这对经历了半个世纪的革命伴侣最终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就在1月8日早上,周恩来逝世时,毛主席正在卧床看书,他又是一夜没合眼,殊不知,他最亲密的战友已经与世长辞。
毛主席完成周总理夙愿
周恩来临终前,躺在病榻上始终惦记的一件事,就是如何让毛主席眼睛复明。
毛主席因为白内障导致视力下降说话不清,因此,周恩来在年初听取毛主席治疗意见的汇报时,就完全赞成毛主席本人提出的先治眼睛的决定。而毛主席在看到由周恩来等人出具的治疗报告之后,表示同意这个方案。
毛主席和周恩来
毛主席从杭州回到北京之后,需要做一些术前准备,所以要使用一种眼药水。周恩来得知后,担心眼药水有副作用,决定先用自己的眼睛做试验。
1975年7月,周恩来抱病参加并主持了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研究了毛主席眼病的治疗方案,确定当月为毛主席做白内障手术。
1975年7月23日,毛主席在中南海接受了手术,周恩来坚持守在手术现场,寸步不离,一直等到手术完成之后才离去。
手术结束之后,主治医师唐由之看到周恩来想要和他打招呼,周恩来却说道:“你要先看好毛主席,你不要过来了。”这次是周恩来最后一次走进中南海,也是和主席的最后一次见面。手术结束之后,毛主席的恢复情况很好,周总理的唯一心愿也算是做了一个了结。
那么,毛主席得知周恩来逝世的消息有怎样的反应呢?那天早上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张耀祠将这一消息告诉了正在值班的护士小于。小于将此消息写在一张纸条上,放在了大厅的条桌上。孟锦云听到外面的声音,知道肯定是有人来放东西了,于是便走了出来,拿起纸条看了看,心中一惊。整理好情绪之后,默默地回到了毛主席的卧室,也没有张口说什么。
毛主席在看报纸
而毛主席一晚没睡,仍旧躺在那里看书。孟锦云装做什么都没发生的样子,顺手拿起一本书坐在了椅子上。尽管此时的她从表面上来看风轻云淡,但在她的内心却非常不安,她在想该怎么告诉毛主席这个消息,主席一夜都没睡,现在就告诉他会不会引发心脏病。如果不告诉他的话,也不行。经过一番纠结之后,孟锦云决定等毛主席睡醒了之后再告诉他。
午饭过后,毛主席睡了两个小时,下午,政治局送来了周恩来的讣告。孟锦云见毛主席睡醒之后精神还可以,决定把周总理逝世的这件事告诉他。
下午的时间一般都是毛主席的读报时间,小孟首先读了一段其他的内容,稍作停顿之后,便读起了那张讣告:“中国人民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周恩来,因患癌症,医治无效,于1976年1月8日与世长辞……”
此时的毛主席正在闭着眼睛读报,听过消息的他突然睁开了眼睛,望着孟锦云问道:“与世长辞是什么意思?”过了一会儿,主席才反应过来,这是逝世的意思。对于周恩来的病情,毛主席是最清楚不过的,周恩来每次都会把自己的病情过程写信告诉他,所以他知道这件事并不突然。
他点了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慢慢地闭上了眼睛,睁开眼睛时,满眼泪水。孟锦云看到一向坚强的主席也流了眼泪,自己也忍不住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读完了讣告。
毛主席和周恩来
而毛主席在整个听讣告的过程中,并没有说一句话,只是默默流着眼睛,让其肆意流淌……
几天之后总理的追悼会准备召开,就在追悼会召开的前一天晚上,毛主席的病情复发,孟锦云赶快给汪东兴打去电话,主席要不要参加总理的追悼会,汪东兴说道,政治局并没有发出通知主席参加追悼会,所以你们就不要问主席了。考虑到毛主席的病情,中央也就没有安排他参加周总理的追悼会。
事后,张玉凤回忆当时的情景时,仍历历在目,作为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他们对于毛主席参加周总理的追悼会始终有着一线希望,或许主席会有像突然参加陈毅同志追悼会那样的突然决定。后来张玉凤忍不住了,不由自主地问主席,还去参加总理的追悼会吗?主席无奈地拍了拍自己的腿,吃力地说道:“我走不动了……”
尽管,当天毛主席没有出席追悼会,但他还是派人送来了一个花圈,放在了周恩来遗像的旁边,而这也是毛主席对老战友最后告别的方式。
当天晚上,毛主席看着电视一动不动,身边的工作人员以为毛主席是不是睡着了,而当他们仔细一看,却发现毛主席看着电视早已泪流满面。或许此时的他不曾知道,自己已经在这么多人面前失了态。
毛主席和周恩来
几十年来的革命历程,两人风风雨雨共同携手走过了大半辈子,新中国成立之后,两人依旧肩负着国家的重任而奋斗,毛主席是决策者,周恩来是执行者,他们形成了密切的配合,相得益彰。
就他们的私人关系来说,情同手足。而这份超越手足、战友,生死与共肝胆相照的感情,更是常人所不能体会到的。这对共和国历史上的“双子星”,将镌刻在中国人民的灵魂中,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