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尤杯的比赛马上开始,借着成功卫冕苏迪曼杯的气势,特别希望我们的年轻队员能够再一次在国际团体大赛中展现年轻的力量,掀起年轻的风暴。
由于疫情影响,比赛时间的调整,苏迪曼杯和汤尤杯罕见地在同一年进行,同时还间隔那么短。单纯从比赛密度来说,近几年比赛都是这样集中高频率进行,我相信全世界的运动员都已经很好地适应了这样的节奏,所以我并不担心汤尤杯上的各位会因为连续作战而出现体能精力的明显下降,对于比赛的激烈精彩程度,我还是很有信心的。
体能和精力问题不大,不代表从苏迪曼杯转到汤尤杯就会自然而然的顺利。虽然都是团体赛,但是二者本质上的区别还是会给运动员们在状态调整和心态转变上带来挑战。
过去我一直觉得,从团队的角度来说,汤尤杯比苏迪曼杯难打。苏迪曼杯简单来说每个单项出一名/对选手进行较量,对于中国队为代表的整体实力强的队伍来说,其实在阵容上没有什么选择的困难,基本上到了淘汰赛阶段就是把各单项最强或者说这次比赛状态最好的队员派上去;一些整体实力稍弱的队伍或许会有一些调整奇兵,但是最多也只能在2个项目上做微调,大的框架不太敢变。也就是说,苏迪曼杯的排阵理论上不会那么复杂。
但是汤尤杯就不一样了,以汤杯为例,每场比赛每队需要派出3个男单,2对男双,而且一二三单和一二双的位置必须严格按照世界排名安排,也就是说一单的队员世界排名一定要比二单的高,一双的世界排名要比二双的高,这就在阵容上减少了队伍出奇兵的可能性。我打球那些年也见到过各支队伍尝试出奇,主要是在双打上推出新搭档,但是真正起到很好的作用的并不多。除非你的阵中有一个2014年以后的林丹,从世界排名上只能打二单三单,但是不管打哪个位置都能稳拿一分,这样的话阵容上还存在一些变化的空间。
出战顺序是汤尤杯的一个“紧箍咒”,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排兵布阵的难度;另一方面,汤尤杯这样男团、女团的模式本身的要求,我觉得比苏迪曼杯高。
说个最极端的情况,假设一支队伍5个单项都有一个顶级队员或组合,即便其他队员都是世界排名100开外的,它依然有很大的机会夺得苏迪曼杯,因为苏杯就是比最好的队员,而汤尤杯不一样,它比的是一个阵容的厚度,或者借用足球的术语,汤尤杯更多比的是“板凳深度”。在苏迪曼杯上,我们可以说日本的男单是优势,印尼的女双是优势,但是到了汤尤杯的赛场上,这两支队伍的这两个单项就实在谈不上优势二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