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介意人们拿我去跟爸爸对比(不被舆论左右,坚定不移地做自己)

前段时间,不经意间看到了某综艺节目里,伊能静和她婆婆的一段对话,让我很受触动。伊能静问婆婆,觉得自己一生中做得最对的一件事是不是嫁给了爸爸?没想到婆婆语出惊人:“那倒未必,我现在不这么想。这辈子做得最好的事,不一定非得是婚姻,也可能是,你做了自己,不要依附于谁。"

伊能静婆婆的回答,让我不禁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到底在哪里:外界评价的好坏?结婚与否?子女是否成功?是否有很多朋友?是不是很富有?所有这些似乎都包含在答案里,但又似乎都可以忽略。这些条件都不是真正正确的答案,唯一正确的答案,我想,大概是像美国电影《最后的话》里面哈丽特所说的,“没有恶意地坚定不移地做自己”。

不介意人们拿我去跟爸爸对比(不被舆论左右,坚定不移地做自己)

茨威格说,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他在还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生活的使命。发现自己生活的使命,不被周围的舆论所左右,继而用余生去践行,坚定不移地做自己,这才是理想的人生。

在电影《最后的话》里,女主角哈丽特是一位控制狂。年轻时,她是一位事事亲为的成功女商人;退休后,她依然事事亲为,想要把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把控在自己手中--亲自理发、亲自做饭、亲自修建花园直至有一天自己因病住院。哈丽特自觉时日无多,她想要连报纸上刊登的报告也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写。

因为一般的报告都是死者死后由别人的评价撰写而成的,内容一般是此人多么深受家人爱戴、多么深得同事赞赏,或者曾经意外地改变过别人的人生之类的。虽然哈丽特企图把控一切,但是她终究无法把控别人对她的评价。她强势、自负、控制欲强、追求完美,所有亲朋好友中,几乎没有人对她有好的评价,甚至包括自己的丈夫和女儿。然而,纵使没有家人的爱戴,没有同事的赞赏,也没有意外地改变过别人的人生,哈丽特在外界看来尖酸刻薄的表象之下,却藏着一个勇敢做自己的有趣灵魂。她唾弃别人口中的闲言碎语,坚持做自己,活出了真实的自我,她从不做作,始终保持着追求自我价值和快乐的勇气。

最终,她的报告也因那句“没有恶意地坚定不移地做自己”而与众不同,这也是哈丽特生命的意义所在。对生命最大的尊重与热爱,莫过于真正地了解自己,且坚定、勇敢地做自己。正如影片中所说,“对待生命你不妨大胆冒险一点,因为好歹你要失去它。如果这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生命中最难的阶段不是没有人懂你,而是你不懂你自己”。

然而事实却是,很多人直到生命的尽头回顾一生时,才真切地面对来自生命的拷问,才想起过去没有去努力实现的梦想、想起自己压抑自我的一生,忽然想要按下生命的重启键,让那些并非忠于自我而做的事情改变方向,从而改变整个人生的航向。可惜生命无法逆生长,人生亦没有办法从头再来,等到那一刻,一切为时已晚。

比起“出名要趁早”,我们更应该明白的是,做自己也要趁早。虽然敢于做自己不分年龄段,但是越早活出自己的姿态,平淡无奇的人生就越有可能被改写。24岁,正是女孩儿们肆意享受青春时光的时候,而 24岁的春夏,凭借电影《踏血寻梅》站在了第3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的领奖台上,十足爆了一个大冷门。

在《踏血寻梅》选角的时候,导演曾提醒春夏,影片里有需要大胆演出的片段,可能会被人们指指点点,也可能会遭到家人或朋友的反对。春夏笃定地说:"我18岁以后做的事都不需要经过家人同意。”在被记者问到在片场拍摄裸露戏份会不会有不安全感时,春夏也是淡定地回应说:“就算在场工作人员都不尊重我又怎样?我做的是我分内的事情。"

不介意人们拿我去跟爸爸对比(不被舆论左右,坚定不移地做自己)

不被舆论所左右,不把别人的看法放在心上,坚持做自己想做的、该做的事情,在本该青春懵懂的年纪,春夏活出了超越年龄的通头。

拿奖后,知道春夏的人越来越多,针对她的各种各样的评价也越来越多。有人评价她的外貌不好看、显老。拿奖后的一年里,春夏推掉了很多商业合作,拒绝了所有“赚快钱”的机会,有人就站出来说,春夏不懂得珍惜事业发展的好机会。

不以客观友好的眼光看你的人,永远不会给你一个客观有用的评价,有的甚至还带着某种无来由的恶意。虽然才二十多岁,但春夏深谙此道。她可以不顾外界的舆论,按照自己的节奏工作、生活。她知道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做演员,于是专心投入地拍戏,认真地挑选剧本,只拍自己想拍的戏。当然有时候她也会迷惘,也会宽容自己停滞不前,就算被困在原地打转的困境里,对她来说,那也是自在的。

一个成熟的成年人,懂得为自己的人生自负盈亏。自己想做的就决定去做,自己想要的事情就去争取,不介意别人怎么说,哪怕被嫌弃,也坚定勇敢地做自己,这样的人生值得被尊重,这样的人也值得被喜欢。

不得不说,现实中,我们大多数人都因为种种原因,无法成为特立独行的哈丽特,也无法成为敢于做自己的春夏。“休相问,怕相问,相问还添恨”,我们总是太在意别人的目光,在意别人如何看待自己。“做自己”说起来简单,但做起来却很难。

有人终于鼓起勇气做自己了,想要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想要谈一场顺其自然的恋爱,然后水到渠成地结婚,或者不婚,却在父母及亲朋好友的催婚下缴械投降。为了满足父母的期待,他们终究还是打扮成了父母觉得得体的样子,去见一个父母喜欢、自己无感的相亲对象。

有人曾一度把婚姻当成余生的保护伞,在经受现实的打击后决定重整旗鼓,做回自己,却发现根本没有做回自己的勇气,比起做单亲父母的艰难以及承受他人同情的目光,他们更愿意将就着维持婚姻现状。

有人一直在追逐别人的脚步:小时候为了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努力学习;长大后为了成为“理想中的自己”拼命工作;等到老年以后,追逐别人的脚步已经成了他们的习惯,于是他们总是眼望着别人家的幸福生活,苛责儿女,对自己也不宽容。不会做自己,不了解自己,把别人的人生当成样板人生,每一步都走得焦虑不堪,就算真的成功了,也不会开心。

看吧,很多人都是这样,仅仅因为外界的三言两语,甚至不经意的目光,便从一开始就放弃了做自己,同时也放弃了自我实现的结局。

不介意人们拿我去跟爸爸对比(不被舆论左右,坚定不移地做自己)

所谓自我实现,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实现自己的梦想,完成自己的使命。如果你已经开始勇敢做自己,那么恭喜你,你已经迈出了第一步。不过有一点你要明确,“坚定不移地做自己,不被舆论左右”,是不在意别人的看法,并非完全、彻底地拒绝听取别人的意见,或者忽略别人的感受。不在意别人的评价是指不要让自己被外界的舆论影响或伤害,并非闭塞视听。

只有真的不在意别人的看法,我们才能正视和面对自己的人生,心平气和地甄别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在面对鲜花和掌声时不会得意忘形,也不会迷失自我;在面对批评和指责时,能接受中肯有用的部分,也能坚持走自己的路。

成功的方式有很多种,人生也没有所谓标准的范式,只有一种成功是高级的,那就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哪怕没有人认可,没有人支持,只要不违背法律、道德,只要没有对他人抱有恶意,都应该坚持走下去,如此才不辜负人生这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