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作家
简介
张小玉,文化事业单位工作,不改艺术青年底色。自媒体号:"artzhangxiaoyu"运营人,今日头条签约作者。名画细节,尽是学问;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讲干货,有情趣。即将出版个人艺术专著。
作为一个资深美剧迷
我常看到我喜欢的美剧
会在各种各样场景里让主角
cos名画场景进行搞笑
美剧《办公室》cos名画
《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而我今天要说的这幅名画
也曾被许多美剧桥段使用过
比如《绝望主妇》的片头
再比如
ABC电视台喜剧
《初来乍到》的海报
再再比如:最近刚出
新的一季的《纸牌屋》
两个主角也“被迫”cos这张画
还有老白和小粉版本的
那么问题来了
究竟是一幅怎样的名画
能让这么多美剧都热衷cos它?
▼
这幅画便是经典的
格兰特·伍德作品
《美国哥特式》
▼
………………………………………………………
可是
这幅看上去
稀松平常的家庭画
究竟经典在哪里呢?
我们先来看标题中的这个“哥特”吧。
哥特艺术,其实和美国这等自由开放又热情的民族一点搭不上关系,它是起源于12世纪欧洲的暗黑风艺术。
哥特的特点是颓废、暗黑、冰冷,发展到近现代,哥特风格逐渐演变成一种时尚、一种人生态度和一种社会风景——色调是黑色的、态度是阴暗的,风景是压抑的。
感受一下——
世界上著名的哥特式教堂:德国科隆大教堂
世界上著名的哥特乐队:包豪斯乐队
而这幅《美国式哥特》
背后的建筑是仿哥特式的尖顶房
其实也暗暗散发着压抑的气息:
画中两个人表情冷漠近乎冷酷
男子带着圆片复古金丝镜
配合老派衬衣罩衫过长而焦黄的脸
而女人则身着19世纪典型
维多利亚服饰和头饰
表情也及其的呆滞和怯懦
那么
画中这两个人
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在评论家界,对于此事的看法,主要分为两派:
有一派主张,他们是夫妻关系:
这个男主角身上那种一丝不苟的感觉与19世纪的男权主义的压迫感与女主角身上保守、老派的感觉,似乎透漏着两人的不和谐的夫妻关系。
不过评论家们也有另一派观点,画中人是对父女:
父亲恪守传统,女儿生活在近乎刻薄的保守家庭高压下,变成了老处女——最上方的领子死死的扣住,连那下巴和颈部的褶皱也理解为"老处女的尖锐"。父亲是女儿婚恋的卫道士,女儿完全没有婚恋自由的生活在这片暗黑的控制之中,性格和人生轨迹也像面容一般古怪起来。
正当评论家们在为这两个人是夫妻关系还是父女关系争论不休的时候,故事发生了一次剧情反转:
其实画中的这两个原型,男的是锡德拉皮兹市的一个老牙医,女的是他自己的亲妹妹,画家格兰特伍德把这两个年龄相差极为悬殊的兄妹,画成了一对身穿19世纪乡村服饰的农民夫妇!
画中的兄妹本尊与《美国式哥特》合影
上面的一系列解读,也让这位妹妹不胜其扰逢人便解释,画中男女其实不是父女关系呀!我猜她是怕自己嫁不出去,结果,越描越黑……
如果说,这幅画仅仅因为
一个类似于哥特式的尖顶建筑
和一对冷漠脸的男女延伸出的
对美国西部农民刻板的讽刺
就成为了经典画作
那么大部分人会很失望吧
其实
这幅画还蕴含一个重要寓意
而这个寓意通过一个道具来体现
道具的名字就叫做草叉
诺,就是男主手中的这个:
所以这个叉子究竟是拿来干嘛的?烤肉么?
当然不是!很多资料里是这么描述草叉作用的:他沾满泥巴的手里拿着一个叉,它代表了在农业占主导地位的年代,农民们勤劳耕作的精神blablabla。别逗了好不好,这基本没有一点哥特精神啊!
电影《达芬奇密码》里有这么个情节:汤姆汉克斯是个符号学专家,他做演讲的时候就放出了一张“三叉戟”的图案,台下有观众说,这个图案让他们联想到恶魔,后来汉克斯放出完整图案,是海神波塞冬。
希腊神话海神波塞冬雕塑
在希腊神话中它是海皇"波塞冬"的三叉戟与象征符号。 幼发拉底河地区,三叉戟符号一直是"雷电"的象征。不过,基督信仰背景中, 这个符号具有"魔鬼和邪恶"的含义。
丢勒的经典作品《启示录》系列之《四骑士》
《启示录》中,从右上往左下看,前三个骑士分别代表征服、战争、饥荒。而第四个手拿三叉戟那个,象征着死亡。三叉戟,就是这么一种强烈的隐喻。
好了,回到我们的这幅《美国式哥特》吧!哥特的暗黑风是不是已经昭然若揭了,这个古怪的先生,根本就是恶魔的化身。
▼
送上一枚彩蛋:
玛莎拉蒂的车标
也是三叉戟哦
它到底象征着
权利还是恶魔
真的取决于玛莎拉蒂
给意外投多少广告费了~
(开个玩笑咯)
写在后面
the end
诞生在这个最具娱乐精神的国度,这幅《美国哥特式》或许是美国艺术史甚至是西方艺术史上被戏仿得最多的作品了。因为它引发的争议是如此的曲折,它在每个时期带给美国人的感受是如此的不同:
它可以是艺术评审们眼中让人哑然失笑的垃圾画作,可以是用于讽刺和批判美国落后面貌的典型,也可以是代表不屈不挠的开拓者、可以渡过任何难关的美国精神,这对美版阿Q夫妇又成了国魂。
有人说,这幅《美国哥特式》非常有美国作家福克纳的感觉,都是使用隐喻,既具有现实性,又有丰富的想象,既有悲观主义情绪,也包含了英雄主义的激情。表现了现代人的异化和孤独,主张宽容、理解和同情,最终达到人类的平等。也许这才是美国乃至整个世界,如此爱它的原因吧。
▼
其实
除了《美国式哥特》
有幅名画也常被做成衍生品
它就是克林姆特的《吻》
回复【吻】便可了解
这幅富有性致的画
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
最后
如果此刻手机前的你
也是个艺术爱好者和写作小能手
那么请不要压抑自己的天性
回复【投稿】
即可联系意公纸分享你的佳作
意〡外〡艺〡术
全国最大的艺术社群
加入意外艺术
一天一天 提高审美情趣
觉得不错,您再分享
微信:yiwai11微:@意外艺术yiwaia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