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二马小姐
景顺长城在固收大厂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尽管坊间对这家公司的固有印象,似乎还停留在主动权益的光环上。
截至今年一季度,景顺长城固收管理规模总体突破3300亿元。
在固收负责人毛从容的带领下,景顺长城固收团队力量绽放,整体实力悄悄跻身第一梯队。
在毛从容看来,过去几年公司固收业务发展的核心是做到了4个好:好产品、好业绩、好投资能力、好策略。而相比于权益投资,固收投资更加需要团队支持,每一成员都有自己擅长且能实现超额收益的投资能力,最终把大家的投资能力“拼接”起来。
投资能力背后的核心是投资团队。近几年来,景顺长城在固收投资团队人员配置上,亦从外部引入了不少强将。其中就包括李怡文和董晗这对“固收 ”超级拍档,于2020年先后加盟景顺长城。
两人再次搭档,接手管理景顺长城“固收 ”旗舰产品——景顺长城景颐双利,而该基金的规模在今年初已然突破500亿。一跃成为市场上规模最大的“固收 ”基金之一。李怡文的管理规模,也已近700亿,跨入“顶流”之列。
成绩单:
景颐双利这一年
“固收 ”基金经理的工作,有点像“捡硬币”,甚至有人开玩笑说类似“吃蚊子腿肉”。精髓其实在于,如果提高每次捡硬币的成功概率,就会慢慢和同类拉开差距。
董晗自2020年10月30日开始接手景顺长城景颐双利。李怡文随后于2021年4月底正式挂帅。
银河证券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如果从李怡文接手共同管理景颐双利A开始算起,过去一年零两个月,李怡文的任职收益率为7.47%(同期基准5.10%)。
下面表格更直观。若是拿景颐双利和二级债基指数相比,截至6月30日,景颐双利A过去一年收益率5.04%,最大回撤3.47%;二级债基指数近一年收益率3.26%,最大回撤6.93%。
很明显相比于二级债基平均水平,景颐双利收益优秀,回撤更小,风险收益很有看头。
业绩来源:景顺长城,并经托管行复核,其他数据来源:Wind, 截至2022.6.30。基金经理李怡文、董晗分别自2021年4月30日、2020年10月30日开始管理该基金。景颐双利A2017-2021年各年度最大回撤分别为-2.01%、-2.08%、-1.78%、-3.36%、-2.31%。
李怡文:
大类资产配置能手
李怡文的宏观视角非常优秀。
就像“总指挥”,她通过大类资产配置的腾挪,为基金创造更多“捡硬币”的机会。另一位老搭档董晗,则是负责股票部分,为基金尽量获取股票的阿尔法。是为“一守一攻”。
两人的合作模式,通常来说,李怡文搭建大框架,决定自上而下的资产配置以及行业配置。具体到选股,则由董晗操刀。不过她管理的“固收 ”产品里,既有和董晗合作,也有和其他基金经理合作。
据毛从容介绍,这也是其团队对于“固收 ”的主要打法,团队成员各有所长,相互配合,把投资能力“拼接”起来。
李怡文管理二级债基,始于2010年。如今已12年。她早年毕业于芝加哥大学,芝大的经济学闻名遐迩无需多言。毕业后在国家外汇管理局工作后,进入投资管理行业,从研究员做起,开启了投资职业生涯。
当年李怡文管理时间最长的一只二级债基,历时超8年。具备宏观视角,擅长不同资产配置,李怡文能单打,亦能与战友默契合作,能力的边界有很强的张力。
大类资产配置并不简单,对宏观经济素养要求极高。毫不夸张的说,资产配置的重要性,相当于穿越周期的“定海神针”。核心就是,在风险来临时尽量减少相应的暴露,在机会面前尽量抓住以增强收益。当然说起来简单,技术上并不容易。
整个2021年,景颐双利把握住了股债的很多结构性机会,比如长久期利率债、永续二级资本债、新能源产业链的投资机会。
2021年上半年,李怡文判断“经济增长前高后低,二季度后有较大的回落风险,看好债券市场,对股市较为谨慎”。于是行动上进一步拉长组合久期,在市场高点减持了部分股票资产,并持续降仓。
2021年3季度末,李怡文认为前期相对紧缩的信用政策将面临调整,因而逐步增加股票仓位,缩短债券组合久期转为防御。
2022年1季度,李怡文进而对债券组合结构微调,小幅增加了对中短久期高等级信用债配置。股票组合保持中性偏高配置,结构上进一步向金融股和消费股、估值较为便宜的周期股,以及预期未来景气程度将见底回升的交运板块、地产板块等板块集中。
业绩归因数据更为直观一些。
截至2022年3月末,景颐双利A近1年收益6.71%,其中股票贡献度3.50%,占比52%,债券及可转债贡献度3.59%,占比53%。同时,股票收益主要来源于有色金属、化工、电力设备等板块。债券收益主要来源高等级信用债及利率债。(下表)
表:收益主要贡献来源
表:前十大股票持仓
数据:截至2022年3月31日
“固收 ”新动向:
港股 权益类基金
李怡文管理的多只固收 产品。彼此之间,细节略有不同。(具体见下表)
数据来源:基金定期报告,截至2022.3.31。安鼎、安景为成立规模。
当前正在发行的景顺长城景颐尊利。有趣的是,这只产品权益部分虽然也是不超过20%比重,但其中被允许可投资港股,也可投资权益类基金。投资范围大大拓宽。这在“固收 ”里,倒是并不多见。
这样独特的安排,或由于李怡文对此时此刻港股机会的洞察。
她认为港股已迎来“布局窗口期”。
一方面,港股的权重资产受近期国内疫情扩散的冲击相对较小。另一方面,港股市场在经历了一年多的下跌之后,整体估值也比较便宜。
加上3月以来,政策上不断释放积极信号,使得市场悲观预期得以修正。往前看,国内监管进入常态化,最悲观的时刻或已过去。
权益基金经理看好港股并不稀奇,但从“固收 ”基金经理的角度看,做这样的安排倒显得耐人寻味了。
本文不代表投资建议,投资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