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细腻的思绪中寻找自我——‘韩国文学大奖作品’品读会暨《愿》新书发布会”在韩国文化院举行,以“人生三幕剧”的形式,分享了畅销成长小说《愿》《82年生的金智英》作者赵南柱的成名作《晚安,高漫妮》,以及韩剧《我是遗物整理师》的同名原著三部韩国文学作品。
10月28日,作家笛安在“在细腻的思绪中寻找自我——‘韩国文学大奖作品’品读会暨《愿》新书发布会”现场,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除上述已经出版的作品之外,出版方接力出版社表示,“韩国文学大奖作品”系列在2023年将继续扩充,热门韩剧《安娜》同名原著,大奖作品《小书厨房》(暂定名)等都将陆续出版。
小孩在成长中
会面临一些非常沉重的东西
作为白温柔的处女作,《愿》在韩国上市两年的时间里,销量已经突破70000册,由《愿》改编的舞台剧在韩国热映,白温柔也因此被称为“韩国版的萨莉·鲁尼”。故事中,背负着沉重“成长加锁”的高三女生刘愿被锁在“幸存者牢笼”里。因为一场大火,被姐姐舍命救出的刘愿,不再只是自己,她成了妈妈仅有的女儿和见证姐姐、叔叔壮举的证物。而好朋友秀贤的出现,终于让她得以冲破童年的禁锢,获得心灵的救赎。
《愿》, [韩]白温柔著,千日译,接力出版社2022年10月版。
公众号“GoodbyeLibrary”主理人叶叶是韩国文学的资深读者,不久前还是学生的她,同样也曾在青春期遭遇过“我是谁”“我和身边人如何相处”等问题。因此她更加喜欢《愿》,作为从大火中活下来的“幸存者”,刘愿是在别人的期待中长大的,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还要学会自己怎么长大。”
与刘愿的特殊经历不同,大部分孩子都是在普通环境下长大的,即便如此,依然会遇到很多类似的问题,和父母、同学、朋友的关系出现裂痕,对我们来说就会产生很多的困惑。她谈道,“我在刘愿的年纪,总是用别人的评价定义自己,一旦和评价自己的人,比如父母,产生矛盾,被父母骂,不仅受伤害,还会对自己的认知产生动摇。”在叶叶看来,像刘愿一样,找到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对自己有所认知的时候,也是某种成长。从这个角度而言,赵南柱的《橘子的滋味》《晚安,高漫妮》对她来说也是成长小说。
《你是谁:学校2015》剧照。
活动现场,作家笛安从创作者的角度进行了分享。在刚开始写作时,笛安有一个苦恼,如果读者“把我当成写少男少女的作者怎么办”?当时朋友回答说,“没事的,等你年纪大一点就好了。”对应到《愿》的故事,笛安说:“我认为每个人其实都有类似的负罪感——我好像得到了我不应该得到的东西。每一个小孩,在成长中有时会面临一些非常沉重的东西,比如家里大人会说,为了你我做了哪些牺牲。年轻的生命背负了非常重的恩赐。”
《你是谁:学校2015》剧照。
在阅读一部作品时,笛安习惯于先读后记,“后记能展现出作者最真实的一面。作者在后记里说,年轻的她是在非常厌恶一个人的情况下创作出书中的‘叔叔’,然后展开整个故事的。”笛安表示,“当我们长大后,会发现年轻时让我们喜悦或痛苦的事,很多都是微不足道的,甚至是一个说出来都觉得好笑的事,但对一个少年人的精神世界足够形成强刺激,这个强刺激可能会动摇一个孩子的世界观,在这个过程中就会产生非常旺盛的表达欲。而这一切只有青春期才会有。”
“我们每个人身上都背负别人的愿望,我觉得别人的愿望在我们本身就是牢笼”,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触,有着记者职业背景的孙若茜表示,谈到青春期时,人们总是会问及青春期时所经历的叛逆,而在孙若茜看来,“叛逆”是成人才会想到的词,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大概并不觉得自己做的事有什么叛逆之处,他们只是在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有些事和家长寄予他们的愿望相悖。而那些看似合理的愿望,对青少年来说,也许反而是牢笼。
“文学是天生照顾失败者,
关照失落者的”
《晚安,高漫妮》是韩国畅销书《82年生的金智英》作者赵南柱的成名作,小说通篇以主人公高漫妮的第一人称视角,讲述她以及她的家庭在韩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汉江奇迹”30年中所经历的人生百态。故事中,主角高漫妮的形象是通过她对自己成长经历的回忆、反思,立体展现出来的。贯穿回忆始终的是两件事:9-11岁顶住同伴放弃、同学霸凌、起步过晚、家庭贫困等不利条件坚持练习体操,但因自卑、怯懦放弃体操;所处平民区居住条件差,生活触及人类生存底线。作为首尔底层市民,高漫妮一家没能赶上经济腾飞的时代脚步,最终卖掉老房离开首尔,但他们仍然像千万乐观的草根族一样,积极地迎接平凡的每一天。
《晚安,高漫妮》,[韩]赵南柱著,简郁璇译,接力出版社 2021年3月版。
“比起《82年生的金智英》,我是真的更喜欢这位作家写的《晚安,高漫妮》,我喜欢更加强烈的文学性。”在笛安看来,大部分好的文学作品讲的都是失败者,或者在日常生活里有挫败感的人。“文学是天生照顾失败者,关照失落者的。”笛安说,“尽管我很希望高漫妮能获得幸福,但她如果是幸福结局,这个小说就难看了,所以看到结尾我松了一口气,高漫妮还是一个失败者,运气没有降临到她身上,但你会相信未来会有幸福在等着她。一个作品给读者造成这样的困境是成功的。”
笛安认为,高漫妮的可贵之处在于幽默感,反思自己的前半生时,她是一个勇于嘲讽自己命运的女人,自己陷在糟糕境遇里,但依然对生活抱有友善的态度。“我很关心高漫妮,而且认为她会幸福,这个小说结局让我有一种暖意。”笛安如是说。而在笛安看来,最容易与这部作品形成对比讨论的正是《请回答1988》,《晚安,高漫妮》戳破的正是这部作品带给我们的幻象,“在1988年胡同里面长大的人,真实的境遇是什么样的?高速发展的风口不是每个人都能赶上,因为高速发展被掉队的人,被落下车的人,每个时代都有。”而笛安认为,这正是文学的态度,“并不居高临下,是真正的关怀。”
《请回答1988》(2015)剧照。
笛安认为,由高漫妮、金智英等群像组成的现代人生活中,真正的冲突来自价值标准的尖锐对立,“高漫妮很难和她爱的父母说到一起去,想想我们过年的时候,和家人坐在一桌聊天,也都没法避免价值观冲突。在这种价值观对立的情况下,如果足够幸运,可以和有相同价值观的朋友分享观点,我认为这很重要,可以抵御很多外界的侵扰。在赵南柱的作品里,无论是金智英还是高漫妮,都没有这种幸运,所以她们陷入了各自的困苦里。好在我们可以在文学作品里遇到和自己观点一致的人,产生情感共鸣,这也是时代需要文学作品的意义所在。”
“韩国文学作品中关注30岁以上女性的不在少数,金智英、高漫妮,还比如《素食者》中的英惠,她们的困境如出一辙,但作品中金智英妈妈、高漫妮妈妈,她们遇到的问题好像并没有这些‘80后’‘90后’严重。我曾问赵南柱这是为什么。”孙若茜说自己曾经在对赵南柱的访谈中谈及这一疑问,“得到的回答是,因为‘80后’‘90后’身处的时代对于争取性别平等有了更完善的制度,也让女性认为自己在社会或家庭中努力奋斗十几年,就会获得更多选择的权利。但现实是,金智英、高漫妮和她们妈妈辈的实际情况是一样的,在更高的预期之下,导致了更大的痛苦。”
“面对死亡的态度,
其实就是活着的态度”
“人生三幕剧”的第三幕,无可避免地会涉及生死。《我是遗物整理师》的第一作者金玺别是韩国第一位遗物整理师,从业已14年。年轻时,他曾因无业穷困潦倒,在寻找人生方向的时候,好友因意外去世,他在好友的葬礼现场“除了哭什么都做不了,反而是入殓师把好友体体面面地送走”,这促使他成了一名入殓师。在这之后,又有遗属因为沉重的心理负担,拜托金玺别做遗物整理,他也因此转行做了遗物整理师,并开设了韩国第一家遗物整理公司。
《我是遗物整理师》,[韩]金玺别 [韩]全爱圆著,萧素菁译,接力出版社2022年4月版。
在亲身经历1000余个死亡现场后,金玺别通过遗物讲述人生故事,总结出“幸福人生七大守则”——人死后真正留下来的,不是房子、金钱、名誉,而是与所爱之人的共同回忆。这部作品中真实的遗物整理故事和阐释的人生哲理,也被原封不动地搬入韩剧《我是遗物整理师》。
《我是遗物整理师》一书中,孙若茜印象最深的故事是一个比较极端的遗物整理案例:老人因腿疾无法正常工作,已是“无用之人”,为了不连累孩子,自己搬出来独居,过起了隐居的生活。他不仅只顾饮酒不治疗腿疾,居所的厕所坏了也不报修。最终,老人身体衰竭病亡后,遗物整理师在他的家里发现了数十个盛满尿液的酒瓶,还有粪便堆积如山的马桶。孙若茜认为,“这本书不是写给逝者的,是写给活着的人的,告诉大家怎么面对死亡。”因此,在她看来,“面对死亡的态度,其实就是活着的态度。”
《我是遗物整理师》(2021)剧照。
叶叶曾经是一位医学生,研究生阶段也是在医院度过的,这段时期经历的死亡事件,让叶叶最终选择了转行,“很重要的原因是我没有办法面对死亡,我很怕值夜班的时候自己有失误,没有办法承担生命之重。”也因为这个原因,叶叶更喜欢书中医科生的故事,“他因为无法按照自己的愿望成为作曲家,在即将毕业的时候选择了自杀。这个故事让我意识到,我们必须抓住自己的生活,去做想做又能做的事情。这本书让我思考,帮我更好地活着。”
《我是遗物整理师》(2021)剧照。
“对于我这样的人来讲,如果在我离开后有人要整理我的东西,可能会给人家造成很大的麻烦,我不是断舍离的人。”笛安说,“日本电影《入殓师》很红的时候,我们也曾积极讨论过今天的话题。一部优秀的作品可以提示我们,应该怎么样去看待死亡,看待生命的终结。”一次在飞机上,因为剧烈的气流,飞机遭遇了巨大的冲击,而这导致的失重,让笛安产生了很大的恐惧,“这是唯一一次让我想到,如果再也没有明天会怎么办?”
撰文/何安安
编辑/王青
校对/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