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公元624年唐统一全国后,李世民又在贞观年间打败了突厥、吐谷浑等少数民族政权,建立了庞大的中央王朝,成为天下盟主,李世民也被尊称为“天可汗”。
大一统的唐王朝,在李世民的领导下,迎来了一个盛世。
这时王朝的经济飞速发展,各民族的文化交流频繁,与周边国家也达成了和平,对外来文化也兼容并包。
在这样一个开放的环境下,唐代的体育文化也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事业都飞速发展。丰富的文化生活造就了唐人开阔的胸襟和恢宏的气度,这就是后人眼里的“盛唐气象”。
从吐蕃传来的马球运动,因其娱乐性、军事性和组织性,成为盛唐时期最流行的一项体育运动。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士兵、文人,甚至妇女都是马球大军中的一员。
自李世民以降,中宗、玄宗、宣宗、敬宗都是马球高手,在他们的倡导下,马球由一项单纯的体育运动引申为一种统治阶层的精神风貌,是大唐盛世的一个缩影。
一、从马球运动的兴起看唐文化的开放包容
李世民说过:“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正是在民族平等的客观条件下,各民族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来自吐蕃的马球文化也得以在中原大地兴盛。
李世民也许是在部队里学会打马球的,他十分喜爱这项讲究配合和组织性的军事化运动。
他曾下令让手下将士向吐蕃人学习马球技术,并不因为这是“胡人之戏”而有所轻蔑。
《封氏见闻录》上就详细记载了唐太宗时,王公贵族练习马球的情景,也记载了唐中宗观看大唐和吐蕃马球比赛的盛况:
“景龙中,吐蕃遣使迎金城公主,中宗于梨园亭子赐观打球”。
这场大唐与吐蕃之间的著名的马球比赛发生在公元710年。
当时吐蕃第三十七代赞普赤德祖赞派使者前往长安迎娶金城公主,唐中宗在梨园与吐蕃使团举办了一场马球比赛。
这场比赛唐朝方面派出了年轻的李隆基等五名选手,对阵吐蕃,取得到十比四的胜利。
比赛从上午进行到傍晚,数百名王公贵族观看了比赛,中宗和吐蕃使节敏悉腊分别赋诗纪念,後悉腊的诗句“玉酿由来献寿觞”令中宗十分受用。画家阎立本还根据比赛场景绘制了《夜打马球图》,记录了当时盛况。
日本遣唐使在长安也学习到了马球的玩法,回国后在日本传播。
公无822年,日本嵯峨天皇第一次在日本举办了马球比赛,天皇亲自赋诗《早春观灯球》。
诗中写道:“芳春烟景早朝晴,使客乘时出前庭。回杖飞空凝初月,奔球转地似流星。左承右碍当门竞,群踏分行虬雷声。大呼伐鼓催筹急,观音犹嫌都易成”。
二、马球文化中的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是全方位的,唐朝文化不仅有诗、音乐、舞蹈,还有体育。作为唐王室大力推崇的马球运动,已不仅仅是一种体育运动,而是一种文化,一种精神风貌的展现。
马球运动对场地和马匹要求很高,用现在的话来说,入门的门槛很高,不是一般平民子弟能消费得起的,它是一个上层阶级的游戏。
而想要做到普及推广,就需要一个强大的经济作为保障。
马球运动那种激烈的竞争性、难度的挑战性和积极的取胜心,是当时雄视天下的大唐迫切需要展示的,它只能在盛世中盛行,是社会和平、发达的一种文化符号。
唐和吐蕃的马球比赛不止一次。这二者都是当时极为强大的国家,马球的竞争也是两国实力的比拼。
都说体育是和平年代的战争,早在唐朝就在马球比赛中反映出来了。
从整体实力来说,吐蕃人的马球水平要高于唐朝队,但唐朝队中有一个超级明星,就是后来的唐玄宗李隆基。
李隆基的水平就相当于现在足坛的梅西,NBA的詹姆斯。虽然唐朝队经常处于下风,但由于李隆基的存在,反而胜多负少。
而李隆基能开创最大的盛世“开元盛世”,与他的胸襟是分不开的,他的大局观、进取心,从马球上汲取到养分是不少的。
马球对马的要求极高。马球不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比赛,也是马与马之间的较量。
中原地区王朝的马,和西域的马相比是劣势的。而大唐盛世之时,唐朝与周边游牧民族的战争并不吃亏,也与唐朝马匹有关。
在马球比赛中向游牧民族展示唐朝马匹的强大,也是唐朝推广马球的一个重要因素。
唐皇和赞普,用自己最心爱的马角逐,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种直观的竞争,是一种特殊的沟通方式,也是双方乐于见到的一种沟通方式。
同样,唐与高丽、日本也进行过马球交流,在比赛中不但加深了双方的理解,也展示了盛唐的实力。
特别是李世民在与突厥颉利可汗在长安会盟时的马球比赛,唐队最终获胜,更是在北方骑兵强大的游牧民族面前大大的扬了一次国威。
马球比赛对参赛者的骑术要求也很高。一个好的马球手就是一个好的骑兵,他展示出来的骑术是一个国家骑术的最高水平。
唐代的轻骑兵非常强大,与唐朝规定骑兵必须会打马球有着一定的关系。与其说唐代是重视马球比赛,还不如说是唐代重视骑兵的发展。
从这个角度来说,马球与国运是有一定关系的。只有国运昌盛,才有经济实力进行马球运动,才有强大的骑手驾驭比赛,才有骏马用来参加比赛。
三、从马球上看盛唐的社会生活
唐代长安的马球运动蓬勃开展,马球场遍地开花。这些球场质量非常好,“球场如砥平”,场地宽大,十分适宜开展比赛。
马球是一项非常有趣的体育比赛,当时长安马球粉丝无数,形成全民马球热。
唐穆宗死于马球比赛受伤,唐昭宗在面临亡国之际仍不忘打马球,可见这项运动在唐朝的吸引力。在皇室的推动下,妇女也作为马球运动的参与者,投身到这项运动中来。
这是封建社会一个独特的历史现象,可以想见,“盛唐气象”该有多么广的胸襟。
唐代诗人王建有一首诗描述了女子打球的情景:“新调白马拍鞭声,隔门催进打球名”,盛唐的女子们,巾帼不让须眉,展示了女性运动中的风采。为了降低门槛,甚至出现了女子专用的“驴球”,相比马球激烈程度虽然有所下降,但更适合女性。
当时的文人们也纷纷以会打马球为荣。
高宗年间,当时科举之后,会为新科进士们举办欢庆活动,而马球比赛是活动中的重头戏。
那些平时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骑在马背上,仿佛成了一个个叱咤缰场的勇士,他们在飞奔的马蹄声中挥舞球杆,风驰电掣,大呼鏖战,结束后往往以诗记之,这种强健体魄、开放心胸的运动,是盛唐时每个人的狂欢。
军队是马球运动开展最红火的地方,马球对士兵特别是骑兵的意义更是重大。这是一种新颖的训练方式,寓教于乐,既训练了骑术,又不枯燥,所以深受官兵的喜爱。
许多有远见的将领都把马球运动当成提高士兵马上作战能力的一个很好的训练方式。就连唐玄宗也对这种训练方式大加肯定,他说“兹艺精练,古来罕见;宇今斯成,伐谋足擅。
可以震叠戎狄,康宁宇县”。在这种大环境下,如果你穿越到唐朝军营,往往会看到一幅激烈的马球比赛场景,听到“动地三军唱好声”那种山呼海啸般的喝彩声。
虽然帝王沉迷马球也有政事荒废等等不好的一面,但我们不能把王朝的没落归罪于一项体育运动,因为“人”才是最主要的因素。马球表示,唐朝灭亡这个锅,我坚决不背。
盛唐之后,国力日衰,马球运动也随之走入低谷。这是一项体现综合国力的运动,没有强大的经济能力和和平的环境,是无法支撑这项运动的发展的。所以自盛唐以后,再也看不到那种"连骑击鞠壤,巧捷惟万端"的盛况了。
当然,在今天我们国力大张的情况下,马球运动又迎来了一个春天,特别是少数民族中,这项运动渐渐开展得有声有色,也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又会迎来马球运动的又一个春天,因为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比历史任何时期都要强大的盛世。
参考资料:黄聪《中国古代马球文化》
关东升《中国民族文化大观》
林林《唐宋军队马球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