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河豚欲上时_蒌蒿满地芦芽短拼音

最近很多读者在搜索关于正是河豚欲上时的解答,今天泮编为大家汇集10条解答来给大家重点解析! 有97%读者认为正是河豚欲上时_蒌蒿满地芦芽短拼音值得一读!

10条解答

正是河豚欲上时




1.正是河豚欲上时的意思是什么

意思: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一、北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原文 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其二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二、翻译: 其一 竹林外两三枝桃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431356134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其二 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 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1085年 在汴京(今河南开封 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一说此诗作于江阴。第一首诗题“鸭戏图”,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仲春景色,又融入诗人合理的想象,与原画相得益彰。第二首诗题“飞雁图”,对大雁北飞融入人的感情,侧面表现了江南春美。 作者简介 苏轼
(1037~1101年 ,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年 进士。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 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放纵不羁,雄浑豪迈,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正是河豚欲上时的全诗加作者和诗名

惠崇春江晚景 作者:苏轼 (宋代)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正是河豚欲上时的欲是什么意思

正是河豚欲上时的欲是“正要”,“想要”,“将要”的意思。


4.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什么意思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意思是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原诗: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出处: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扩展资料: 这首题画诗既保留了画面的形象美,也发挥了诗的长处。诗人用他饶有风味、虚实相间的笔墨,将原画所描绘的春色展现得那样令人神往。在根据画面进行描写的同时,苏轼又有新的构思,从而使得画中的优美形象更富有诗的感情和引人入胜的意境。 诗人先从身边写起:初春,大地复苏,竹林已被新叶染成一片嫩绿,更引人注目的是桃树上也已绽开了三两枝早开的桃花,色彩鲜明,向人们报告春的信息。接着,诗人的视线由江边转到江中,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 然后,诗人由江中写到江岸,更细致地观察描写初春景象:由于得到了春江水的滋润,满地的蒌蒿长出新枝了,芦芽儿吐尖了;这一切无不显示了春天的活力,惹人怜爱。诗人进而联想到,这正是河豚肥美上市的时节,引人更广阔地遐想。全诗洋溢着一股浓厚而清新的生活气息。 参考资料来源:——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5.正是河豚欲上时上一句

正是河豚欲上时的上一句:萎蒿满地芦芽短。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其一 作者:苏轼?(宋)

  •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游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注释 ⑴惠崇(亦为慧崇 :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这两诗是作者元丰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 ⑵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⑶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上:指逆江而上。


    6.“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所描绘的情景

    诗中依据画面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春色,从竹桃花,蒌蒿芦芽,一派早春欣欣向荣景象


    7.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初时节蒌蒿长得满地都是,芦苇也生出嫩芽,现在正是河豚将要沿江而上的时候


    8.萎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的意思

    萎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蒌蒿:生长在河滩上的一种草本植物,花淡黄色,茎高
    四、五尺,刚生时柔嫩香脆,可以食用。
    2.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3.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河滩上已经满是蒌蒿,芦笋也开始抽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 这句诗出自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原诗为:“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篙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是一首题画诗,是苏轼1085年(元丰八年 于汴京所作。原诗共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惠崇是宋朝著名的画家、僧人,即欧阳修所谓“九僧”之一。他能诗善画,特别是画鹅、雁、鹭鸶、小景尤为拿手。《春江晓景》是他的名作。苏轼根据画意,妙笔生花,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早春二月景象


    9.“娄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的意思是什么

    惠宗春江晓景》 (也作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是一首题画诗,惠崇的《春江晚景图》没有流传下来,不过从苏轼的诗中,我们可以想个大概:一片竹林,三两枝桃花,一条江,几只鸭子,河岸上满是蒌蒿,芦芽刚刚破土,天上还有两两归鸿.河豚是看不到的,是馋嘴的苏轼在想:河豚该上来了,用蒌蒿和芦芽一炖,比东坡肉鲜多了. 惠崇为宋初“九诗僧”之一,跟苏轼不是一个时代的人.苏轼是只见其画,未见其 人.此僧诗画俱佳,尤其擅长画水乡,再放上几只飞禽走兽,人称“惠崇小景”. 王安石很推崇他的画,在《纯甫出僧惠崇画要予作诗》中赞到:“画史纷纷何足数,惠崇晚年吾最许.” 明清两朝眼里只有唐诗,从不把宋诗放在眼里.康熙年间大学者、大诗人毛希龄就批评苏轼这首诗说:“春江水暖,定该鸭知,鹅不知耶?” 这老头真有点瞎抬杠.春江水暖,鹅当然也知.宋人还有“春到人间草木知”的诗 呢.这是题画诗,可能画上根本没有鹅啊. 不过毛希龄也不是就跟苏轼过不去,他谁也看不上眼.他读朱子,身边都得摆个稻草人朱熹,看到他哪地方解的不对了,就要连打带骂,非得让这稻草人朱熹认错才行.对苏轼,已经够客气了. 注;''娄''应为''蒌''


    10.正是河豚欲上时有何妙处

    苏轼这首诗藉描写景物,让读者去想象及联想。联想皆是得之于视觉与画面之外的,再说他描写了要凭触觉才能感到的水之“暖”,要用思维观照才能想出的鸭之“知”,要靠体验和判断才能预言河豚之“欲上”。这首题画诗,使人如见其画,又要跳出画面,从画外遐思,从而不仅再现了画境,并使画境扩展深化,充分写出春季到来的自然美,确给读者以生意盎然的情趣和清新自然的风气。春天来临“水暖鸭先知”、“河豚欲上时”,这生机和情趣,可以是画幅本身所蕴含而由诗人的禅心慧眼发掘出来的。苏轼遵循客观规律,如实地描写画幅中的景物,具有清新、质朴、天造的特点。由此可见,苏轼所咏亦是“见诗如见画”。